確山縣竹溝鎮集鎮建設速描
摘要: 天中大地上的一顆明珠——確山縣竹溝鎮集鎮建設速描記者 張新義 通訊員 李 瑞近年來,隨著“市四城聯創”步伐的加快,確山縣在城市創建中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昔日名不見
天中大地上的一顆明珠
——確山縣竹溝鎮集鎮建設速描
記者 張新義 通訊員 李 瑞
近年來,隨著“市四城聯創”步伐的加快,確山縣在城市創建中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山區小縣城,一舉摘得了“國家衛生城”桂冠,正向著花園城市創建的目標邁進。在城市創建的進程中,確山縣注重“城鎮聯動”、共同推進,集鎮建設勢頭迅猛,縣城、集鎮相映生輝。被譽為“小延安”的革命圣地竹溝鎮,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的同時,集鎮面貌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嬗變,成為閃耀在天中大地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在這片紅色的土地描繪出了一幅幅賞心悅目的秀美畫卷。
再現昔日輝煌
老區人信念堅定
竹溝曾經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是中原抗戰的支撐點和政治中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竹溝和許多革命老區一樣,由于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滯后,集鎮面貌陳舊,一直走不出“老區即是窮區”、落后地區的怪圈。過往的人們看著素面朝天、灰頭土臉的竹溝集鎮,想想這里曾經的輝煌,心中留下的只有惋惜和無奈。
老區的集鎮面貌真的就這樣一直“老”下去嗎?2007年,新一屆確山縣委、縣政府領導和竹溝鎮新一屆帶頭人給出的響亮回答是:不!
為了改變竹溝集鎮的面貌,2007年初,已在竹溝鎮當了8年鎮長的竹溝鎮黨委書記張保紅,經過和班子成員充分溝通商議,決定把徹底改變集鎮面貌、重現老區竹溝輝煌、造福老區人民群眾,作為任期內的一件大事來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鎮里結合確山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用3年時間把竹溝打造成“天中名鎮”及把竹溝鎮集鎮建設列為2007年確山縣13項重點工程之一的機會,決定把鎮政府搬出老區,重新規劃、完善集鎮功能區。同時,對東寨門、寨墻、練兵場等進行修復,既要傳承歷史,又要展現新姿。
打造“天中名鎮”
竹溝人步伐鏗鏘
目標一旦定下,就要為之實踐。竹溝鎮黨委一班人說了就算,想了就干。沒有資金,他們開動腦筋,創新手段,實施政府行政新區建設。鎮里采用土地置換的方式,利用政府老區地處集鎮中心的優勢,直接出讓給開發商建設綜合市場,由開發商為鎮里建政府行政新區。2007年12月,鎮里在沒花一分錢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行政新區遷移,為整個集鎮拉大框架和新的規劃布局創造了空間。
行政新區建成后,竹溝鎮充分利用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采用“政府規劃設計、修路筑巢,群眾自籌資金、開發建設”的辦法,在修建集鎮道路的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建設商住一體的臨街門面房,進行街道開發建設。延安街、豐碑路……這些蘊含厚重歷史的街路重現光彩。目前,已建成營業門店近400間,入住商戶近200戶——集鎮變活了。
竹溝鎮按照“旅游立鎮”的長遠目標,把集鎮建設與紅色旅游開發有機結合、一體規劃、統籌布局。2007年至今,累計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以集鎮道路建設為重點,硬化改造道路7條,配套建設排水溝8000多米,并對集鎮主、次干道進行綠化、美化、亮化。至目前,已在集鎮安裝路燈173盞,栽植綠化樹近千棵,鋪設供水管網1.28萬米,鋪設沿街花磚1.
除了集鎮道路,竹溝鎮還對省道S334線竹溝集鎮段進行了高標準綜合改造;對竹溝革命紀念館舊址進行了修繕和保護;對延安街及兩側的居民舊房進行改造,恢復了青天磚小瓦房的建筑風格。
注重管理維護
新集鎮魅力持久
重建設、輕管理,建設易、維護難,是許多城市建設管理部門面臨的難題。如何管理好集鎮,維護好來之不易的集鎮建設成果?竹溝鎮在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鎮長劉冬梅告訴筆者,在竹溝鎮每個星期有兩件事是雷打不動的,一是周一下午的機關人員集中學習,二是周二全體機關人員到集鎮上打掃衛生。鎮里不惜花錢,聘請了15名環衛工人,晝夜對集鎮街道衛生進行保潔。鎮里投資購買了一輛垃圾清運車、一輛灑水車和120個果皮箱,建垃圾池12個,為集鎮的美化提供了保障。鎮市場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堅持每天上街清理市場垃圾,治理店外經營、車輛亂停亂放、街邊亂搭亂建和各類小廣告。
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但使管理者形成了習慣,集鎮商戶、廣大群眾對于維護集鎮形象、保持集鎮面貌也成為了自覺行動,以強烈的“家園意識”愛護著自己的美好家園。
眼下,竹溝鎮集鎮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逐步顯現。以往,到竹溝緬懷先烈、觀看風光的人們從不在竹溝過夜。現在不同了,亮麗的集鎮面貌、旖旎的自然風光、別致的農家飯菜,使許多前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人們流連忘返,集鎮旅店經常爆滿。如今,集鎮吸引個體工商戶300多戶,帶動周邊農戶紛紛投身商貿、流通、運輸、加工、餐飲等行業中。
竹溝,不單成為了確山縣的西部重鎮,也以她獨特而驕人的魅力,煥發著勃勃生機,閃耀著七彩的光芒,展現著“天中名鎮”的無限風采!
編后:近日,我市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殊榮,標志著我們在“市四城聯創”進程中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新成就。這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埋頭苦干的結果。
城市創建是一項系統而持久的社會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配合和參與。竹溝鎮僅用了3年時間,就使集鎮面積擴展了一倍,集鎮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先后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河南省特色旅游景觀名鎮”、“駐馬店市衛生集鎮”等稱號,實屬來之不易。竹溝鎮集鎮建設的實踐,再一次向人們表明:集鎮建設,大有可為。
集鎮建設,是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迫切要求。隨著我市“三化”進程的強力推進,許多農村人口需要向城鎮轉移。這就要求我們的集鎮建設規劃更科學,措施更得力,節奏更快捷,成果更豐碩。竹溝鎮位于確山、泌陽兩個縣城中間,集鎮面積的擴展、集鎮環境的改善,無疑會給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實現城鎮化轉移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集鎮建設,要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集鎮建設開展得好壞,與新農村建設成果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開展得好,能有效促進新農村建設;開展得不好,則會影響或制約新農村建設。與此同時,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要通過集鎮建設來體現。近年來,包括確山縣和竹溝鎮在內的我市各縣區、各鄉鎮,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了許多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集鎮建設,更離不開思路的創新。集鎮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竹溝是革命老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后,怎么辦?他們通過創新思路,以土地置換的方式,在投入較小的情況下,實現了鎮政府新區遷移和集鎮商住樓建設,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由此看來,在集鎮建設中,只要我們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就一定能夠攻艱克難,為我市“三項建設”、“三化”進程,為駐馬店平安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竹溝鎮泰豐商貿城一角。記者 張新義 攝
修繕一新的竹溝革命紀念館。記者 張新義 攝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