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有關負責人詳解金融支持實業
摘要: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央行有關負責人詳解金融支持實業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王宇、王培偉)中國人民銀行日前決定再次向部分金融機構實施
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央行有關負責人詳解金融支持實業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王宇、王培偉)中國人民銀行日前決定再次向部分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措施,以鼓勵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于小微和三農企業。下一步央行在調結構方面還有哪些舉措?如何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了央行有關負責人。
問:央行宣布6月16日起對部分金融機構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此舉體現央行著力調結構的政策取向,下一步央行在調結構方面有怎樣的安排?
答:央行將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為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提供流動性支持,充分發揮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加大相關政策參數的調整力度和頻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投放力度,引導擴大涉農和縣域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加大再貼現支持力度。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多項矛盾的綜合體現,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總體部署,按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繼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優化信貸結構,深化金融體系改革,發展金融市場,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要加強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的針對性、精準度和導向力,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積極發揮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功能,拓寬中小微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加強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
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遲遲得不到緩解,原因何在?目前恰逢年中,我國經濟是否再度面臨“錢荒”壓力?
答: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我國金融產品更趨豐富,利率品種也更加復雜和多元。從總量上看,2013年銀行貸款余額與我國GDP的比值為134.6%,應該說,社會融資規模總體是充足的。利率水平表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表內的、公開的融資方式利率水平較平穩,但表外的、不公開的融資方式利率水平較高。二是大型企業融資成本比較穩定,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較高。三是不同行業融資成本也有較大差距,制造業和服務業貸款平均低于房地產和政府平臺貸款。
在融資總量總體穩定的情況下,融資難融資貴更多是結構上的問題,既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宏觀發展階段有關,也有微觀主體自身、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原因。從宏觀層面看,在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未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融資需求都比較旺盛,當資金面回歸常態后,投資難以縮減,往往借助各類渠道高息融資,并對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形成擠出。從微觀和市場層面看,企業資本金不足、主要依靠債務融資,債務率持續上升,抬高了風險溢價;部分地方融資平臺、國有企業存在“財務軟約束”,對資金價格不敏感,占用了大量信貸資源;一些信托、理財產品存在“剛性兌付”,人為抬高了無風險利率。
從國際方面看,國際上發達經濟體非常規貨幣政策逐步退出,一些新興經濟體開始提高利率,這些政策對我國有溢出效應。此外,部分金融機構由于存款競爭加劇、存在無序競爭的行為,部分金融中介收費不規范等,都是造成目前融資難、融資貴的因素。
問:請問對加快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有何具體對策,如何發揮資產證券化和債券市場在促進經濟調整中的作用?
答:資產證券化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穩定、可預期未來現金流收入的資產進行打包,并依托資產現金流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的融資活動。從國內外金融市場實踐來看,信貸資產證券化是盤活信貸存量的有效方法。截至2014年5月末,我國共23家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起發行了43單、1793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
當前,我國金融宏觀調控面臨較大壓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必須從深化改革、發展市場、鼓勵創新入手。從國內外實踐來看,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階段。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利于調整信貸結構、降低商業銀行資本消耗,有利于商業銀行轉變過度依賴規模擴張的經營模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豐富市場投資產品,滿足投資者合理配置金融資產需求。
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債券市場重要創新產品之一,隨著我國債券市場快速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也將逐步深化。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通過產品和機制創新,深入推動債券市場發展,積極發揮債券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扎實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試點工作,簡化審核程序,提高發行效率,適當擴大基礎資產范圍,豐富多元化投資群體,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試點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