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
摘要:上蔡,襟帶洪汝,鐘靈毓秀,歷史悠久,人文勃郁。相傳,太昊伏羲氏因蓍草元龜共生蔡地,畫卦于蔡水之濱,肇啟華廈文明。上蔡,夏、商時期屬豫州。武王克殷,以蔡地封同母弟
上蔡,襟帶洪汝,鐘靈毓秀,歷史悠久,人文勃郁。相傳,太昊伏羲氏因蓍草元龜共生蔡地,畫卦于蔡水之濱,肇啟華廈文明。上蔡,夏、商時期屬豫州。武王克殷,以蔡地封同母弟度為蔡叔,以有蔡國。春秋時,蔡滅沈(今汝南),其境南接息地、北臨陳州,地廣天中。
蔡地平衍,中部一岡突起,古名岡山,今名蘆岡,俗稱臥龍岡。岡山乃豫西伏牛山余脈,南北長
重陽一詞最早見于屈原的《楚辭·遠游》:“集重陽人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古時候人們視奇數為陽,九九相重,謂之重陽。
重陽登高、賞菊、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源于東漢桓景在
重陽節的演變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在兩晉時稱重陽日為“素節”。唐高宗年間,重陽一詞才出現在王勃《九日》的詩句里。隨著文化傳播,這一避邪祈福的重九之日,逐漸成為華廈民族的民俗佳節。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句堪為吟詠重陽的千古絕唱。
桓景舉家登高之處在蘆岡之巔的蔡侯望河樓。古時候,蔡侯望河樓飛檐翹角,碧瓦紅墻,登之可望汝水帆影、嵖岈諸峰。樓西側有嘯吟軒與賞菊亭。重九之期,臺上蒼松柏翠、萸紫菊黃。宋明時期被譽為“蘆岡雅地”,天中名樓。據史書記載唐朝大詩人杜甫、孟浩然、祖詠等都曾游岡山,并寫下詠菊詩,可惜其石刻在明末戰亂中毀歿。現今,其地尚存宋“桓景登高處”殘石與歐陽修在知蔡州時寫的“共坐欄邊日欲斜,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蘇東坡在蔡州道上寫的次子由韻詩:“粲粲秋菊花,卓為霜中英。萸盤照重九,纈蕊兩鮮明。”石刻。另外,還有宋直賢院學士祖無擇、明詩人黃學愚、清康熙年間進士冀景雋、清舉人李杰英的四體詩碑。
明清時期,每年的
重陽節代表著一種思念親人、依戀故土、尊老敬賢、積極向上的濃郁民族情結,堅忍不拔與命運相抗爭的民族氣節。它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一朵絢麗的奇葩。作為重陽節登高處的蔡侯望河樓當年雄偉壯觀的亭臺樓閣,已于明末清初之時毀于戰火,現存的玉皇閣為清代康熙年間建筑。
近幾年來,上蔡縣委、縣政府注重挖掘重陽節的特有文化內涵。2003年上蔡縣舉辦了由專家、學者組成的中國·上蔡重陽民俗文化研討會,來自省內外的40多位專家、學者會聚上蔡古城,就重陽節的起源、發展和演變進行了專題研討,收集論文60多篇,結集出版了《重陽節發源地——上蔡》專輯,成立了重陽節起源地桓景登高處搶救工程領導小組,修筑了通向桓景登高處蔡侯望河樓的柏油路,以望河樓為中心,擬建占地100畝的重陽公園,開發十二生肖茱萸降囊,岡嶺遍植野菊,提升、優化菊花酒釀制工藝,整合重陽文化資源開發,注重重陽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
重陽節的起源年代有神秘的傳奇色彩,它的形成、興起且久盛不衰,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在歷代人們逢
由桓景登高避災而逐漸形成的重陽文化,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一大瑰寶。人祖伏羲在蔡水之濱肇啟華夏文明至今,先輩們在生產和生活的具體實踐中,對祈求平安吉祥和健康長壽有著共同的企盼。其獨特的文化現象和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逐漸形成了天下華人魂牽夢繞、韻味無窮的民俗文化,這就是重陽節由上蔡遠播天下近兩千年來久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重陽節在兩晉和南北朝時稱為“素節”,即在
自唐中宗詔令中和、上已、重九三天為三令節始,重陽節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呈現四大特點,即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枝、佩茱萸絳囊和尊老敬老,而登高是重陽節的中心主題。吳均《續齊諧記》中記載的桓景登高,雖然伴有濃重的讖語色彩,卻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最完整記錄重陽節起源于桓景登高避災祈福的歷史依據。晉代周處的《風土記》稱重陽節為“登高節”。據2003年中國·上蔡首屆重陽節研討會專家研究論證,全國的重陽節俗雖然地域習俗有別,但時逢重陽,有山登山,無山之平原,登樓、登臺、登亭、登城、登崗、登土堆等,均與登高有關。
菊是應時花草,霜降之時,唯菊盛開,香味濃重,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祛火之功效。菊花酒曾被仙道術士譽為“延壽客”,上蔡四十五里岡山,溝澗縱橫,盛長野菊,從古至今上蔡百姓就有自采菊花釀酒的習俗,
茱萸為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時值
近代以來,敬老尊老已成為重陽節新的主題,由登高、飲菊酒、佩戴茱萸絳囊派生出祝老人健康長壽,又賦予重陽節以新的文化活力,這是由歷代文化習俗向現代文明文化內涵延續的充分體現。上蔡縣由清至今一直有時值九月九兒女為老人敬呈菊花酒的民俗。老人到七十三歲,女兒、兒媳蒸棗山。棗山形狀如塔,各高九層,上捏面羊兩只,意為重陽。棗山鑲嵌紅棗,意為兒女滿堂,日子紅火。還有老人到六十九歲,女兒送壇陳年菊花酒;老人到八十三歲,女兒、媳婦為老人做身新衣衫的民謠。1989年,國家確定九九重陽節為老人節;
(鄒冬梅 輯)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