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能先驅”盧鶴紱
摘要:1914年6月7日,盧鶴紱出生于沈陽一個官宦家庭。父親盧景貴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
盧鶴紱夫婦。
父親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
1914年6月7日,盧鶴紱出生于沈陽一個官宦家庭。父親盧景貴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
盧鶴紱的母親崔可言,1892年生于沈陽,14歲東渡日本,在東京的青山實踐女校官費留學,與秋瑾是相熟的校友。崔可言18歲回國,在大南關女子小學任教。1912年,她與盧景貴結婚。
1916年,盧鶴紱2歲時,隨母親來到美國伊利諾大學,與在美留學的父親盧景貴團聚。1918年3月,因奉天省政府電催盧景貴回國創辦工業??茖W校,盧鶴紱兄弟隨父母回國。
1923年2月,張作霖和代理省長王永江因四兆鐵路管理不善,引起風潮,便調盧景貴任四兆鐵路局局長。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難后,張學良任命盧景貴兼任東三省交通委員會路政主任委員。
1935年嚴冬,盧鶴紱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主修物理,副修數學。次年,盧鶴紱在科學實驗中發現熱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還發明了時間積分法,并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確地測定了鋰7、鋰6的豐比度。他當年所測定的數值,被沿用了60年之久。
1941年,盧鶴紱獲得博士學位。他的《新型高強度質譜儀及在分離硼同位素上的應用》博士論文,被美國列為涉及“制造第一批原子彈與原子反應堆”的絕密資料。同年8月24日,盧鶴紱與在圣瑪麗醫院進修的吳潤輝結婚。
離美還鄉
1941年9月3日,盧鶴紱夫婦乘坐一艘荷蘭客貨輪離開了生活5年之久的美國,取道香港,轉往廣東北部重鎮坪石國立中山大學,任理學院教授。
1944年入冬之際,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聘盧鶴紱為該校物理學教授。于是,他攜妻帶子翻山越嶺來到設在貴州湄潭的浙大理學院教課。就在盧鶴紱與王淦昌在浙江大學開課的第一天,美國在廣島投擲了原子彈,之后,又在長崎扔下原子彈。對此,盧鶴紱在美國《物理學刊》上發表了《關于原子彈的物理學》的論文,打破了原子彈的神秘感,被國際物理界譽為“第一個揭示原子彈秘密的科學家”。
1946年夏,浙江大學陸續回遷杭州,盧鶴紱夫婦輾轉來到杭州刀茅巷的浙大宿舍。
當盧鶴紱與友人來到湖濱坐下小憩時,他問友人:“西湖離此地有多遠?”友人驚異地答:“眼前便是。”盧鶴紱聞言不覺失笑。
其實,這些天,他正根據中國當局對原子彈了解的需求,為《科學》雜志撰寫《太陽能與原子彈》的論文。
1948年下半年,當王淦昌從美國回來,帶回相當數量的電子元件時,盧鶴紱設計了充氬電子收集型裂變電離室,還設計裝置了線性電脈沖放大器。通過這套自制儀器,盧鶴紱及其同事在國內首次觀察到鈾核裂變,并測量了鈾核半衰期及軸裂塊在氧化鈾層中的射程。
到北京培訓核能人才
1952年夏,浙江大學改為工科大學。盧鶴紱與談家楨、蘇步青等人調往上海復旦大學。
1956年,《物理學報》發表了由盧鶴紱與姚震黃聯名撰寫的《關于熱能中子所致鈾235分裂時發出的中子數目的討論》,擴充了愛因斯坦的化學馳豫學說。1959年,美國的《流體物理學》承認了盧鶴紱的這一發現;1961年,該項研究的主要成果被德國巨著《物理學大全》引用。
朝鮮戰爭結束后,黨中央為了打破美國的核訛詐,決定制造我們自己的原子彈。為此,中央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挑選了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學集中組建了一個絕密的、代號為“546信箱”的培訓班。
1956年夏,盧鶴紱被調往北京大學中子物理學教研室(即546信箱)工作。
在培訓班里,盧鶴紱主要講授了“中子物理學”及“加速器原理”兩門課程,還講授了“核物理”、“磁流體力學”、“等離子體物理學”等學科。
1958年,培訓班結束后,盧鶴紱回到復旦大學,負責理論物理教研組的工作,講授“核理論”。
1960年,盧鶴紱被任命為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長兼一室主任。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美國政府多次設法挽留他
1979年5月,盧鶴紱應美國斯瓦爾斯莫爾大學校長的邀請,作為1979年至1980年度的訪問教授。
在斯瓦爾斯莫爾大學,盧鶴紱為該校的兩個班講授量子物理學和經典物理學。不久,盧鶴紱受到伊利諾大學的巴丁教授的邀請,前往童年時代曾居住過的俄爾巴那市。他在父親的母校伊利諾大學開設各系高才生選修的速成課。
1980年,盧鶴紱被選為紐約科學院任職會員。
其間,美國政府多次設法挽留他。經幾次商談,美國政府被盧鶴紱的“回國開創研究新領域”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尊重了他的回國決定。在盧鶴紱回國前,臺灣方面曾向盧鶴紱教授表示:歡迎盧鶴紱夫婦赴臺訪問并留居臺灣,將為他在中央研究院或原子能委員會安排要職。盧鶴紱婉言謝絕。
1988年10月,在盧鶴紱從事科學工作50年之際,中科院為盧鶴紱頒發了榮譽證書。
挑戰愛因斯坦
1995年,美國《伽利略電動力學》刊發盧鶴紱與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寫的《對馬赫原理的一個直接檢驗》。該雜志的主編評價這篇論文是“開辟了挑戰愛因斯坦的新方向”。同年11月22日,美國許多著名學者、外交家和記者云集在休斯敦的葛老利亞大學俱樂部,慶祝盧鶴紱挑戰愛因斯坦的文章在美國發表。為了證實盧鶴紱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質疑,2002年美國科學院投資2.2億美元發射衛星進行實驗。1996年2月13日7時20分,被美國學者稱為“中國核能先驅”的盧鶴紱在華東醫院與世長辭。
上海為盧鶴紱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而美國科學界則于次年在已安放了美國前總統布什雕像的休斯敦第一浸信會教會學院,舉行了盧鶴紱科學實驗室建立和銅像安放的揭幕儀式。這是美國繼孔子、孫中山雕像之后豎立的第三尊中國名人雕像,也是唯一的中國科學家雕像。
(摘自《城市商報》6月8日 張志堯/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城市商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