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泳:打造駐馬店的“中關村”
摘要: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學生變成擁有千萬元資產的富翁,一名從黃淮學院畢業的學子用了5年時間。其間,一個又一個發明創造的奇跡成就了他“蘋果皮之父”美稱。
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學生變成擁有千萬元資產的富翁,一名從黃淮學院畢業的學子用了5年時間。其間,一個又一個發明創造的奇跡成就了他“蘋果皮之父”美稱。
潘泳:打造駐馬店的“中關村”
深夜,潘泳繼續著研發工作。
□晚報首席記者 滑清泉 通訊員 張楠楠 文/圖
站在記者對面的潘泳,寡言少語,清秀而靦腆。這個26歲的小伙子靠執著和堅韌,自2009年從黃淮學院國際學院軟件技術專業畢業后,5年時間里,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學生變成擁有千萬元資產的富翁。
巧妙地實現軟件開發與應用完美結合,并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是潘泳成功創造多項奇跡的“法寶”。
2010年,潘泳發明了“蘋果皮”,即一款可以把蘋果的iPod touch變成iPhone的產品,隨后被CCTV、鳳凰衛視、美國CNN等全世界100多家媒體廣泛報道,他被《新快報》評論為“蘋果皮之父”。
去年5月,他又成功研發了“衛星蘋果皮”,實現了手機直接撥打衛星電話,且可達到全球無死角的效果。
今年4月25日,在我市舉辦的中國教育的“達沃斯”論壇——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潘泳出盡了風頭:先是在會前召開的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見面會上,教育部領導推薦記者采訪了他;之后,他又在論壇上舉行黃淮學院創新創業典型——潘泳產品發布會。
這在潘泳看來,只是其實現人生價值邁出的一小步。
“學無止境啊!”
鐵皮房成了工作室
“蘋果皮520”問世
2009年6月潘泳畢業后,義無反顧地到深圳打工。
“其實,把蘋果的iPod touch變成iPhone的念頭,緣于2009年大三時在網上看到iPod touch使用功能的一個奇想。”回憶起當初的情景,潘泳說。當時這款音樂播放器不能通話、發信息,如果能將它的通話和短信功能補上,豈不就可以當手機用了。
“想法不錯,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潘泳說,拿了兩個月的工資后,他花了2300多元錢買了一部組裝的蘋果手機開始實驗。當年12月,潘泳辭職,搬到姑父家的一個廢舊倉庫里,全身心地做這件事情。
鐵皮房、電子市場,兩點一線。潘泳笑言這是他在深圳最艱難的日子。
“同在深圳打工的哥哥不時過來看我,并給我提出了一個方案 :做一個外殼,將這款音樂播放器包裹進去,既方便攜帶又美觀。”潘泳說,平時,他既要編寫軟件程序,又要找各種材料 。
軟件程序搞定后,就是硬件開發。從電子電路的排布到焊接,再到調試,一年半很快過去了。2010年7月,第一臺樣品問世,他給這款產品取了個形象的名字:蘋果皮520,諧音“蘋果皮我愛你”。
合作一波三折
苦心研發的技術兩次被盜
潘泳告訴記者,從開始研發到成功,兄弟倆投入了近10萬元錢。可是,做一臺“蘋果皮520”,至少需要找5家工廠生產電池、主板、外殼等。如果真正運作起來,至少要投入五六百萬元錢——這遠遠超出了潘泳的承受能力范圍。
頭腦靈活的潘泳并沒有就此罷休。他試著用手機把iPod touch變成iPhone的過程錄制下來傳到網上。結果,受到眾多網友的追捧,網友們紛紛咨詢他的產品什么時間可以面世。
一時間,“蘋果皮520”成了熱點。不少國內企業紛至沓來,要求與潘泳合作。“當時,東莞有一家生產手機的企業找到我,提出他們出資金,我出技術,利潤對半分。”于是,雙方便開始了合作。潘泳說,每臺價格400元左右,但市場反應特別好,幾個月就賣了近2萬臺。
然而令潘泳意想不到的是,4個月后,這家企業偷偷從潘泳的電腦上拷貝了所有“蘋果皮520”資料,然后提出分道揚鑣。“我感到對方很無恥。”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潘泳至今仍難釋其懷。
隨后,潘泳自己注冊了一家公司,取名“衍生科技”,并開始研發“蘋果皮520”第二代產品。與第一代產品相比,第二代產品外觀更好看,功能更穩定,上網速度更快。由于沒有生產能力,潘泳找了一家企業代為其加工“蘋果皮520”第二代產品。然而,好景不長,這家企業也撕毀了合同。究其原因,是這家企業找人破解了“蘋果皮520”第二代產品技術。
研發如同燒錢
“衛星蘋果皮”全球通話無死角
無奈之下,潘泳又進一步對“蘋果皮520”進行升級,并很快研發出更富人性化的第三代產品。前車之鑒,讓潘泳對第三代產品技術進行了加密。至此,他用心打造的“蘋果皮520”市場才逐漸穩定下來。
“一個月銷售多則一萬多臺,少則一兩千臺。”潘泳說,由于不存在與其他廠家分成的問題,產品價格也降了下來。目前的客戶群體已延伸到東南亞等地。
2012年6月,一款藍牙版的“蘋果皮”和“蘋果盤”問世。他說,這兩項技術讓蘋果手機實現了雙卡雙待,增加了手機的容量。
2013年5月,他又成功研發了“衛星蘋果皮”。“把手機扣到衛星蘋果皮上,無需通過移動、聯通等網絡,可直接撥打衛星電話。”潘泳告訴記者,無論你在海上,還是山上、沙漠里,均可達到全球無死角的效果。當年,潘泳受邀到東南衛視《愛拼才會贏》欄目做客,受到了主持人李泳的稱贊。
成功的背后付出的不只是汗水,還有投入。在潘泳看來,研發如同燒錢。“2012年,我研發的一款5寸大屏幕智能手機,當時商場上還沒有,僅研發費用就達100萬元。”他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平均每年花在研發上的費用有七八十萬元。
多地爭搶
他毅然選擇回歸母校
“這間工作室是學院專門為潘泳配置的。”采訪中,創新創業園主任薛凡告訴記者,潘泳正帶著由15名大學生組成的團隊,專門從事研發工作。
“這款小巧精致的‘勵志神器’就是在潘泳的帶領下研發出來的。”拿出一個恰似耳機模樣的物件,薛凡興致勃勃地說。
雖然有過做“蘋果皮”開發的經驗,但“勵志神器”完全不同于iPhone的架構。為此,潘泳既要重新編寫軟件,又要帶領學生查找材料,一群年輕人整天埋頭在工作室里,攻克技術難關。為了讓產品小巧精致、價格合理,僅材料就試驗了幾十種。
鍥而不舍終成果。薛凡說,從創意到研發,再到制成品,他們僅用了一個月時間。
“在不久前結束的首屆河南省機器人大賽上,潘泳帶領的5個黃淮學院大學生團隊全部奪得大獎,其中有兩個團隊榮獲一等獎。”薛凡說,“今年初,學校才把潘泳邀請回來繼續創業。”
事實上,此前,鄰近一個市曾邀約潘泳到他們的手機產業園工作,甚至為他專門建了一棟實驗樓。“衍生科技的牌子都掛上了。”薛凡說,不僅如此,深圳、佛山、無錫等地,也有不少企業想拉他過去,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回歸母校。
面對記者,潘泳感觸頗深。他說,自己對母校一往情深,愿意為母校的發展貢獻力量。2010年10月,當他正困難重重之時,是母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學校為潘泳頒發了10萬元創業扶持基金,免費為他提供專門創業研發場所,配備專業指導老師,并選拔了3名優秀的在校學生給他當助手。
“下一步,我們將成立學院創新發明中心,主要研發手機及網絡電子產品,為潘泳提供一個更大伸展抱負的平臺。”薛凡說,時下,七八十萬元的專業設備已進入招投標程序。屆時,他們在研發新產品的過程中將不用再手工作業了。
據悉,下學期,潘泳還將成為黃淮學院的特聘教師,直接參與部分課程的授課。潘泳表示,目前,他和自己的團隊正著手一批新的研究課題,將創造出更多令世人驚奇的成果,致力打造駐馬店的“中關村”。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