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家劉世揚和他的試驗田
摘要: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宋永亮 文/圖 劉世揚(右二)和他的團隊工作人員對育種小麥進行測產。三夏大忙季節,在上蔡縣東洪鎮劉寨村西側2公里處一塊約50畝的麥田特別引人注目:金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宋永亮 文/圖
劉世揚(右二)和他的團隊工作人員對育種小麥進行測產。
三夏大忙季節,在上蔡縣東洪鎮劉寨村西側2公里處一塊約50畝的麥田特別引人注目:金黃的麥田里有規律地分布著高低不同的小麥試驗品種,不同的編號標識著它們不同的出處、來源,地邊立著一塊“上蔡縣創新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標牌。
該中心主任、現年78歲的國家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劉世揚頭戴草帽,炎炎烈日下,正和他的團隊成員郟治國、王建華、徐二偉、劉長春、劉杰等人一起,在田間收資源、測畝產、忙驗收。今年,在他們的研發基地,配制雜交組合517個,擁有后代材料3800多份。巨大的工作量、嚴謹的工作程序,讓劉世揚和他的團隊一天也不敢懈怠。
5月30日,在育種基地,筆者看到,各種不同品種組合的小麥有的泛黃,有的還略微發青;有的穗大,有的穗小;株型高、低、胖、瘦各不相同。
“劉站長盡管已退休多年了,但他熱愛農業的赤誠之心從來沒有退休。”高級農藝師、原任縣農業局副局長的郟治國同劉世揚打交道多年,對劉世揚最為了解。郟治國介紹,1984年,學農出身的劉世揚不顧親友反對,毅然放棄在縣城的優越工作崗位,回到家鄉擔任鄉農技推廣站站長。2009年,劉世揚成立了上蔡縣創新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從事小麥、芝麻科研育種工作,同時開展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農業技術培訓、咨詢指導等公益活動。”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中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建立了小麥育種基地。在常規雜交育種方面,該中心選育出創新112、113、115三個新品系,已分別于2013年、2014年參加省、國家小麥預備或區域試驗;展示產比試驗中涌現8個有苗頭的新品系。
為芝麻育種喝彩,為小麥育種加油。近年來,劉世揚和他的團隊潛心芝麻育種研究,選育出的“上芝1號”高油、高抗芝麻新品種榮獲第十四屆中國楊凌農高會“后稷獎”,選育出高產、高油、高抗芝麻新品種“上芝429”,先后通過國家和省級鑒定,產量和抗性均居全國第一位,并獲第十八屆中國楊凌農高會“后稷特別獎”殊榮,2013年該項目獲國家科技部成果轉化項目資助。芝麻新品系2006002在國家區域試驗中較對照系增產11.37%,在全國區域試驗居第一位。輝煌的成就和光環,并沒有讓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停止前進的步伐。
談到今后的打算,這位曾獲得全省勞動模范、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中華農業科教最高農技推廣獎等眾多獎項,被人們譽為“上蔡袁隆平”的土專家,顯得非常自豪。他說:“我要向袁隆平等中國種業功勛人物學習,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我活著一天,只要身體許可,我就要為實現自己的育種強國夢奮斗一天。”他給團隊制定的目標是:“5年內培育出高產、優質、高抗小麥新品種4個~5個,其中矮敗育種2個,畝產在700公斤以上, 2013年~2020年,努力在矮敗小麥育種、雜交誘導研究、外源選育、大穗大粒超高產攻關等方面實現四大突破;培育出芝麻新品種5個~6個,力爭畝產突破200公斤大關,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老驥伏櫪不言悔,癡心一片豐收夢。平實的話語,透著一位農技工作者的執著與堅守,更彰顯一位智者的自信與豪邁!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