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之花綻放天中教苑
摘要:課改之花綻放天中教苑汝南縣教育系統(tǒng)課堂改革訪談錄王新立馬丁·路德·金曾說: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其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其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其公共設
課改之花綻放天中教苑
汝南縣教育系統(tǒng)課堂改革訪談錄
王新立
馬丁·路德·金曾說: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其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其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其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其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即在于人們所接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低。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曾經有一段時間,筆者一直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每個早晨,全中國有1200萬的中小學老師走進教室,有2億學生在那里等待上課,在短短的45分鐘時間里,課堂究竟能給師生帶來多少快樂和幸福呢?
帶著這個疑問,筆者圍繞新形勢下的課堂改革這一話題,與汝南縣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和一線老師進行了傾心長談,從他們睿智的談吐中,筆者找到了答案。
課改,一場實質性的“課堂革命”
汝南縣教體局局長趙銀中,已過不惑之年。這位畢業(yè)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華中農業(yè)大學高材生,至今已在縣、鄉(xiāng)基層領導崗位上摸爬滾打了20多個春秋。2009年,擔任縣教體局局長以來,他的內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職務的改變,不僅只是一種稱呼上的改變,關鍵是角色轉變了,昔日的農林生產專家,如何成為新時期教育界的行家里手?
趙銀中坦言:“自從涉足汝南教育事業(yè)那天起,我就把課堂調研當作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通過大量的調研活動,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課堂上,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一支粉筆、一張嘴霸占了整個課堂,不僅占用了學生的寶貴時間,教師也很難把握好授課質量。鑒于此,我在汝南教育系統(tǒng)提出了要開展一場‘課堂革命’的主張。其實,開展‘課堂革命’,就是要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打造激情、快樂、有魅力的高效課堂!使用‘革命’這個詞,就是想表明我們汝南縣教育系統(tǒng)推進教育改革的決心。”
為了探求高效課堂的全部內涵,他們提出了“學一家、融百家、成自家”的改革理念。2010年秋,先后組織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分批進駐全國課改試點學校——焦作市永威學校,實施體驗式影子培訓,全面學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目標教學法”,并在全縣中小學整體區(qū)域推廣。2012年底,他們還考察學習了安徽銅都實驗中學的“五環(huán)生命大課堂”,對原有的教學課堂模式進行了提升、創(chuàng)新,形成了“三主六環(huán)”汝南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全縣中小學校進行推廣。
通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一系列學習途徑,全縣中小學教師們意識到,高效課堂的實質就是抓實、抓好教學常規(guī),有效、高效地推進先學后教,通過“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實現(xiàn)教育抓全面、教學抓過程、學生抓全體的總體教學目標。
同時,為了全面鋪開課改規(guī)劃,縣教體局定期組織縣內課改名師分片下鄉(xiāng)開展送課活動;分學科、分學段舉行“課改能手”競賽活動;組織全縣中小學校長80多人赴鄭州參加全國教育名家論壇“三大教學方法、三大教學模式”研討會。所有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全縣課改的質量與水平,使課堂改革成為常態(tài)化。
課改,人永遠是教育的核心
該縣教體局副局長任新寬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養(yǎng)成了縝密細致的思考習慣和鞭辟入里的邏輯能力。
談及汝南教育系統(tǒng)的“課改”進程及內在含義,他條分縷析,侃侃而談:“人永遠是教育的核心。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課堂。再好的教學模式,教師如果不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在實踐過程中也會走樣。”
汝南縣教育系統(tǒng)實施的“三主六環(huán)”汝南課堂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在呼喚每位教師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中,重建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從表面上看,教師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仿佛很輕松:學生作業(yè)當堂完成,老師現(xiàn)場批改,有時連作業(yè)本都可以不再放進辦公室。事實上,這一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四歸還”:一是盡量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努力拓展課堂空間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課堂魅力。二是盡量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的核心是學習,教師是充當學生學習的教練,要善于讓學生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爭論、去總結,學生要在學習體驗中不斷提升與發(fā)展。三是把質疑問難的權力還給學生。課堂上激勵學生質疑問難,想方設法推動學生質疑問難,科學地解決學生的質疑問難。四是把探究性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鼓勵學生勇于探究問題,提倡用合作探究性的方法層層遞進解決問題,激發(fā)靈感,催生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其次,要求教師在打造高效課堂時,必須做到“五追求”:一是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境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要做到真正的尊重、真正的成全、真正的關注;學生擁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思維高度活躍,表達充滿自信,教師和學生都進入一種主動成長的境界。二是追求以愛育愛、以情傳情的精神交往。教師心懷真愛,學生在愛中成長,在愛中懂得愛、珍惜愛、理解愛、學會愛、付出愛;教師要有激情,只有教師充滿激情,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激情,才能催生靈動的思維,才能燃起智慧的火花。以愛育愛、以情傳情是魅力課堂的關鍵。三是追求和諧之美的心靈感受。師生共享課堂設計之美、語言之美、學科知識之美、討論碰撞之美、思維嚴謹之美、課堂生成之美,給師生以美的享受,使課堂成為師生向往的心靈樂園。四是追求人的自信境界與自強精神。自信的教師、自信的設計、自信的語言才可以培養(yǎng)自信的學生,帶給學生自信的參與、自信的思考。五是追求學生今天的成長與明天的成才相統(tǒng)一。高效課堂要高度關注學生今天的成長,更要考慮學生明天成才所需。課堂要注重短期效益與長遠發(fā)展相統(tǒng)一,既要推動學生今天的成長與發(fā)展,更要為學生明天的幸福成才奠基。六是追求創(chuàng)新與務實的有機結合。課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課堂應有活力、有創(chuàng)新點,不落俗套,唯有如此,課堂才更具有吸引力,才能更好地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
每位教師任何時候都要記住:我們不僅僅是在“教書”,更是在“育人”;不僅僅是去管理,更應去“放縱”學生、欣賞學生、信任學生,使教育走出一條自然生長的路。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開的花與最早開的花一樣美麗。
課改,教師的成長之路
劉瑛,汝南雙語小學語文教師。年紀不過而立,人很大方,也很健談,說起課改,她感受頗深:“任何一場改革都有一個痛苦的開始。回首汝南課改走過的近4年路程,我認為,這場發(fā)生在課堂上的教學改革,已成為青年教師成長的加速器、課堂變化的催化劑、檢驗真誠的試金石。”
據(jù)她介紹,為了讓教師們能夠迅速接受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校領導帶領全體教師學習蔡林森先生的《教學革命》。《教學革命》如同一盞課改的導航燈。我們將書中的一字一句掰開揉碎認真研讀,并將“目標教學法”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結合起來,在常態(tài)課上加以運用。為推動課改,學校還舉行了轟轟烈烈的課改競賽活動。針對每一節(jié)比賽課,聽課教師均要做評課記錄,不僅要評價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正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與設計是否合理,還要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甚至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手勢、每一個標點符號的運用,都要進行甄別、比較、推敲,參賽教師的才智相互碰撞,情感彼此交匯。通過賽課,積極的教學元素被吸收融合,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迅速得到推廣。課改,讓我們的課堂漸漸豐富起來。
課堂上,老師變了。老師由滔滔不絕的演講者,變成了情感智慧的點撥者;由繪聲繪色的表演者,變成了仁愛慧心的引導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習興趣的煽動者;由權威的課堂壟斷者變成了參與學生平等學習中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他們學會了在課前周密地進行教學預設,精心提煉思考題。課堂上,他們默默退居幕后,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反饋,他們迅速進行二次備課,明確了后教要教什么,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教,怎樣才能教好,怎樣才能讓有效的學習方法根植在學生心中。
作為學生,他們也變了。課堂上,他們曾經只是教師的配角,被老師牽著走,課堂上千人一面,異口同聲。課改后,每節(jié)課上,同學們根據(jù)學案設計要求,自學、自思、交流、討論。在學生身上真正體現(xiàn)了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在鍛煉中與日俱增。
課改不僅在改變著課堂的面貌和師生的精神世界,更是推動課堂、推動教育發(fā)展的積極動力。課改推進的程度越深,教師們就越深刻地感受到對精湛課堂藝術的探索和追求將永無止境。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更美的課堂。要豐富、創(chuàng)新“汝南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改革本土化,就要堅持“知行合一”。每位教師應結合自身的知識結構、性格特點以及具體的校情班情,打磨自己的精品課堂。打造高效課堂,關鍵要求同存異,要讓一千個讀者擁有一千個漢姆雷特,最后讓一千個漢姆雷特還是漢姆雷特。站出來,閃現(xiàn)的是精彩;放得開,展示的是風采。
一個充滿期待的結尾
汝南縣推進了3年多的區(qū)域課改,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汝南課改模式”,不僅完成了由“學一家、融百家”到“成一家”的化繭成蝶蛻變過程,而且,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不但成為課堂上的主人,還成為學校、班級、小組的主人,成為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自我成長的主人,綜合能力明顯提升。3年多來,全縣中小學共在全國、省、市各項比賽活動中獲獎300多項,其中汝南縣第三小學的參賽作品《元日》,在全國國學經典誦讀大賽中榮獲一等獎,汝南縣第三小學因此被授予“國家級國學經典教育實驗基地”。
與此同時,全縣很多中小學校都建立了學生會、興趣小組,出版了校刊、校報。這些平臺的建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特長,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還開發(fā)了其內在潛力。這股潛力猶如涓涓春水,無聲地滋潤著汝南教育事業(yè)這顆長青大樹:2011年,高招成績公布后,該縣高考升學率較上年增長了53.8%;2012年高考中,該縣本科進線率比2011年增長了33%,有兩名學生分別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結束了汝南縣18年無人考入清華、北大的歷史;2013年,該縣本科進線人數(shù)達到1752人,比2012年增長了10.2%,汝南高中二本進線率達到34.4%,這標志著該校進入全市省級示范性高中中等行列。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不經意間,汝南縣教育系統(tǒng)開拓的課改之路已經走過3個年頭。汝南縣教育事業(yè)能否再現(xiàn)昔日的輝煌,該縣80萬父老鄉(xiāng)親在期待著。
課改:轉變的不僅僅是角色
李中海
近幾年來,在教育界,討論最多的話題恐怕是“課改”了,沿襲傳承了多少代人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什么要改革?一句話,即過去那種嚴重束縛學生自學能力和個性發(fā)展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越來越走進了死胡同,不改的確不行了。編輯了這篇介紹汝南縣教育系統(tǒng)課堂改革經驗的文章,筆者更進一步加深了對課堂改革的認識,很有收獲,同時,用“轉變”兩字來形容,似乎很恰當。
正如文章中介紹的那樣,課改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四歸還”:盡量把課堂的空間、課堂的時間、質疑問難的權力、探究性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這就是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身份沒有轉變,轉變的是角色,轉變的是思維方式。大家都知道,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但是,一直以來,很少有人去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教師以怎樣的姿態(tài)和方式去教書育人。以前,許多學生都存在偏科現(xiàn)象,除了個人主觀學習態(tài)度以外,一個更主要的因素是與對那門功課所任教師的親疏程度有著很大關系。學生不能選擇教師,喜歡他的授課,會更加努力學習,討厭他,只能放任那門功課了。
說到底,在過去的教育模式下,雖然在口號上喊得很響,一切為了孩子,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上沒有以孩子為中心,注重更多的是教師的感受。所以說,這場革命式的課改,其實是一場思維方式的轉變與突破,在轉變中打破了過去教師居高臨下的教學姿態(tài),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wǎng))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