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樓 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
摘要:汝南縣張樓鎮有一種輕生死、重正義,一種見義勇為、拔刀相助,一種在危急關頭舍身忘我書寫大愛的英雄主義精神。在張樓鎮,有很多人的名字需要我們牢記,比如駱敬軒、韓永純
汝南縣張樓鎮有一種輕生死、重正義,一種見義勇為、拔刀相助,一種在危急關頭舍身忘我書寫大愛的英雄主義精神。在張樓鎮,有很多人的名字需要我們牢記,比如駱敬軒、韓永純、黃保成、黃道笑、王宏力和李獻華。他們的名字,就凝集著這種英雄主義精神——
張樓 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
□ 劉仁忠
一個地方,需要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需要我們去挖掘、去繼承、去弘揚。
汝南縣張樓鎮有一種輕生死、重正義,一種見義勇為、拔刀相助,一種在危急關頭舍身忘我書寫大愛的英雄主義精神。
在張樓鎮,有很多人的名字需要我們牢記,比如駱敬軒、韓永純、黃保成、黃道笑、王宏力和李獻華。他們的名字,就凝集著這種英雄主義精神。
地下工作者駱敬軒
駱敬軒,男,漢族,生于1904年5月,汝南縣張樓鎮張樓村勞1村民組(原汝南縣張樓公社張樓大隊)人,1940年參加革命,時住汝南區區坊,任職期間主要負責汝南區地下組織工作。1944年不幸犧牲在汝南王橋-羅店,享年40歲。
1944年駱敬軒犧牲后,由于當時國家形勢混亂,上級有關部門對為革命付出年輕生命的同志具體情況落實不清,直到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才批準駱敬軒同志為革命烈士。
駱敬軒烈士生前身邊有兩個兒子,長子駱志國、次子駱志民,現都成家立業,居住在張樓鎮張樓村勞1村民組,均務農,以種地為生。
抗美援朝烈士韓永純
韓永純,男,漢族,1922年7月出生,汝南縣張樓鎮楊溝村二組(原汝南縣張樓鎮楊溝村二隊)人,1950年參加革命,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11軍3師5連戰士,1951年朝鮮第五次戰役中光榮犧牲,享年29歲。
1957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韓永純烈士生前身邊有兩個子女,兒子韓懷學現在家務農,女兒韓娓娓已去世。
抗洪搶險英雄黃保成
黃保成,男,1976年8月出生,汝南縣張樓鎮黃莊村人,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3月入黨,時任駐馬店武警支隊正陽縣中隊班長,上士警銜,
1998年8月上旬,正陽縣境內連降暴雨,
險情就是命令,黃保成不顧上午參加搶險的疲勞,主動請戰,加入中隊組織的抗洪搶險突擊隊。他把被洪水圍困的5名群眾和300多頭豬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后,發現戰士巫俊周因體力不支被急流卷入深水區,于是不顧身體疲勞,三次將巫俊周托出水面,終因疲勞過度,被一個浪頭打入急流中,獻出了年僅22歲的生命。
見義勇為英雄黃道笑
黃道笑,男,1976年出生,汝南縣張樓鎮黃莊村人,2004年在浙江義烏市香港大酒店做保安期間,面對兇惡的歹徒,笑對屠刀斗頑兇,心臟被刺傷后,仍奮不顧身地抓住了真兇。
義烏團市委授予黃道笑義烏市“見義勇為優秀青年”榮譽稱號,并被當地媒體譽為河南人在浙江的“形象大使”。共青團駐馬店市委授予黃道笑“見義勇為好青年”榮譽稱號。汝南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黃道笑“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救火英雄王宏力、李獻華
王宏力,男,漢族,1966年7月出生,汝南縣張樓鎮王溝村9組村民,吳寨村衛生所村醫。李獻華,女,漢族,1978年10月出生,王溝村10組村民,在家務農。
王宏力、李獻華二人見義勇為、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事跡在張樓鎮及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王宏力從醫20余年間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學敬業、踏實苦干,用高尚精湛的醫德醫技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尊重。李獻華生活簡樸、為人和善、孝敬父母、善待老人,是群眾公認的“好媳婦”。當他人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時,顯示了一名普通人的大愛和無畏。
二人均被追授為烈士,并被評為河南省第十一屆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責任編輯:xmx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