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潛規則:招投標“雁過拔毛”
摘要: 據央視報道 出廠價0.6元,中標價超過11塊錢,醫院零售價超過12元,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從出廠到醫院的利潤超過2000%。記者近日采訪獲悉,藥品的超高利潤在業內絕非個別現象。 專家指出,之所以形成這么高
據央視報道 出廠價0.6元,中標價超過11塊錢,醫院零售價超過12元,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從出廠到醫院的利潤超過2000%。記者近日采訪獲悉,藥品的超高利潤在業內絕非個別現象。
專家指出,之所以形成這么高的利潤,一個重要原因是藥品招投標的中標價定得很離譜。此外,醫藥代表、醫藥公司,醫院、醫生“利益均沾”的模式是藥品招投標過程中的“潛規則”。
3毛錢注射液賣21塊
近日,記者就“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利潤超過2000%”分別聯系了上海、天津、黑龍江等地的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均未獲得正面回答。
多位業內人士稱,藥品的超高利潤在業內絕非個別現象。業內人士趙連璧稱,差價平均在五倍以上,高的甚至能達到二三十倍。業內人士提供了一些藥品產品價格目錄,涉及上百家藥廠的上萬種藥品的出廠價和醫院零售價。記者發現,一些用于治療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藥品,從出廠到醫院零售的中間利潤超過400%。
山東方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規格為2毫升20毫克的鹽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廠價為每支0.32元,中標價為18.49元,醫院零售價為21.26元,中間利潤高達6500%以上。經記者核實,該價格基本屬實。
利潤49元藥廠掙1元
一家藥廠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廠生產的一種藥品是怎樣高價中標的。她透露,藥品投標和定價的工作是由專業的醫藥代理公司負責操作。
例如,該公司一種治療婦科病的常用藥出廠價為7元,中標價56元,醫院零售價64.4元,中間利潤超過800%。該負責人說,能定到56元是因為遵循了“潛規則”。
“醫藥代表拿到我們的藥,報到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再往投標辦報。”該負責人說,競標以后,醫藥公司要掙多少個點,醫院要扣多少個點,給大夫多少個點,最后人家是多少錢,“這是扣點,是八零扣是幾零扣都是有數的,就像一個行業規定似的。”
該負責人說,7元到56元中間有49元,藥廠僅能掙到1塊錢左右,“錢都讓醫藥代表、醫藥公司,還有醫院、醫生掙了。”
一位從事藥品批發行業十余年的業內人士證實了藥廠負責人的說法。他表示,這種利益均沾的模式正是藥品招投標過程中的“潛規則”。
相關部門未作出回應
趙連璧說,在藥品中間利潤分配過程中,醫藥代理公司、醫院、醫生等各個環節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標價,從而抬高中間利潤,各個環節才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藥品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一直沒有對藥品中標價如何制定作出回應,也沒有對中標價為什么比出廠價高出幾十倍等問題給出合理解釋。
專家強調,只要醫藥公司、醫院、醫生、包括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等各個環節利益均沾的“潛規則”不改變,藥品中標價就很難回歸到合理范圍。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