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片醫,家門口的“健康管家”
摘要: 新華網鄭州10月25日電(記者桂娟)78歲的徐老師,左側股骨頭壞死,下半身肌肉萎縮,去趟醫院十分麻煩。自從兩年前家里來了片醫,她就很少為看病發愁了。 如今,每周3次每次1小時,不論刮風下雨,片
新華網鄭州10月25日電(記者桂娟)78歲的徐老師,左側股骨頭壞死,下半身肌肉萎縮,去趟醫院十分麻煩。自從兩年前家里來了片醫,她就很少為看病發愁了。
如今,每周3次每次1小時,不論刮風下雨,片醫鄒大夫都會定時上門來按摩,每次收費只要15元。
騎著天藍色電動車、身著天藍色工作服……像鄒大夫一樣,鄭州市1468個“片醫”、“片護(士)”每天都奔走在鄭州市的大街小巷,為居民送醫、送藥、送健康。
大醫院人頭攢動、一床難求,小醫院無人問津、門可羅雀。看病難、看病貴的背后,是醫療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2008年以來,鄭州市借鑒“片警”理念,重新整合、配置醫療資源,推出了“片醫”負責制,給鄭州居民生活帶來了新變化。
記者走訪鄭州市的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到,這些服務中心由市、區公立醫院主辦或領辦,在打造了中心城區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的同時,公立大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正通過片醫負責制這種新型服務模式的構建,向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轉移。
每個社區按1000戶居民劃分成若干服務區,每個服務區配備1名社區醫生和1名社區護士組成一個“片醫”小組。“片醫”小組對轄區內的慢病患者、殘疾人、精神病人、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進行管理,簽訂醫療保健協議,實施一對一的契約化服務。
按照該協議要求,居民有了頭疼腦熱的小病,可以就近診治,或者打一個電話,片醫將提供上門服務。當需要轉院時,片醫還會預約專家等事宜,開辟綠色通道。
同時,鄭州市衛生局還提出中醫中藥、基本醫療、康復輔導、健康教育、體質監測、婦幼保健、關愛老人、慢病指導等“十進社區”,為居民提供連續不斷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在航海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建有健康圖書館、健康教育課堂、片醫工作室,兒科專家楊建麗等省會著名專家定期來中心坐診并授課。
在淮河路社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主辦醫院在精神疾病防治方面的優勢,抽調4名心理衛生專家深入社區,摸排患者信息,建立網絡,制訂干預計劃,目前,已與3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雙向轉診協議。
在紫荊山南路社區,1778名居民100%納入“慢性病管理日志”。片醫指導患者定時記錄服藥、情緒、運動、睡眠和飲食等況,并通過電話咨詢、預約入戶等形式,免費監測血壓、血糖。
“不同于英國的全科醫生,也不同于美國的家庭醫生,鄭州著力構建的是‘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新型就醫模式,”鄭州市衛生局局長顧建欽說,“社區醫院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的初級診療網絡和分流體系,初步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
通過3年努力,目前,片醫已成為鄭州市民了解、接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橋梁。2010年,居民到社區就診門診人次達到354萬人次,較3年前增長近3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成為鄭州居民就診的首選。
目前,鄭州“片醫”負責制正逐步擴展到農村,全市1180個行政村衛生所都有了農村“片醫”,實現了城鄉全覆蓋,農村居民有望和城市居民一樣,“健康檔案有人建,小病小傷有人看,預防保健有人管”,實現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