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奉獻溫暖老人心
摘要: 記者 程 揚 通訊員 劉先莉每天給老人洗一次衣服泡一次腳、每10天給老人修剪一次指甲、半個月給老人理一次頭發、一個月給老人體檢一次身體……這些就是夏小儉4年來的堅持。11月20日15時,沐浴著
記者 程 揚 通訊員 劉先莉
每天給老人洗一次衣服泡一次腳、每10天給老人修剪一次指甲、半個月給老人理一次頭發、一個月給老人體檢一次身體……這些就是夏小儉4年來的堅持。
“住進養老院,忙壞了服務員;端吃又端喝,每天還給洗洗腳;從不嫌你臟,蜜語甜言暖心田……多想開心事,咱再活它一百年。”83歲的離休干部閆振亭乘興說了一段順口溜,愉悅之情溢于言表。
閆振亭老人和他81歲的老伴兒都是離退休干部,一直靠請保姆照顧飲食起居。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他們聽說了愛心養老院,便前去實地考察一番。沒想到這一考察就動了心,老兩口很快搬了進來。“我們請了幾十年保姆,都沒有在這里過得舒心。這里的服務好,工作人員說話都和氣。我們什么心也不用操,閑時有人陪著聊聊天、打打牌,還可以健身,我們對這兒的生活很滿意。”閆大爺說。
“老人們健康愉快,我就感到快樂。”夏小儉的樸實話語,透出一種溫馨。
4年前,由夏小儉創辦的平輿縣愛心養老院,到現在已經住進了80多位老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30多人,年齡都在七八十歲左右,最大的近百歲。他們有的疾病纏身,常年臥床不起;有的無依無靠,心理脆弱偏執,經常是喜怒無常,難以捉摸,甚至莫名其妙地喊叫,還不分白天黑夜。這時的夏小儉會定心定念,平心靜氣地安撫,直到他們情緒穩定。
40多歲的小董是院里唯一的年輕成員。他原是一名公安民警,幾年前因腦干出血留下偏癱后遺癥,失去語言功能,生活不能自理。小董的妻子忙于繁雜工作與瑣碎生活,無奈之下,將他送到了愛心養老院。臨走時,小董的妻子拉住夏小儉的手,泣不成聲地說:“大姐,把小董交給誰我都不放心,只有交給你,我才放心??!”
正值壯年的小董自從遭遇到那次病變后,情緒一直很低落,常常有輕生的念頭。了解到這些,夏小儉格外同情他的不幸,一種責任感在內心升騰。她嘗試著走近這個不能言語但內心苦悶的中年漢子,每天抽出時間跟他談心;在他狂躁亂吼時,她守候在床邊,不停地用手輕撫他的前胸,耐心安慰他。小董吞咽困難,夏小儉每次喂飯就用手一點點幫他往嘴里塞,有一次竟然被情緒發作的小董咬到了拇指,指頭黑紫了一塊,幾個月才好。
漸漸地,小董在心里接受了這位大姐。每次吃飯,只要是夏小儉喂他,他都乖乖地吃完;每次情緒不好,只要是夏小儉坐在床頭跟他交流,他就會心平氣和下來。
對待老人,夏小儉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精心侍奉。老人們身體狀況不一樣,對飲食的要求也不同,患有高血壓的,必須吃清淡的飯菜;身體虛弱的,需要增加營養,夏小儉對這些都特別注意。她根據老人的飲食習慣和膳食營養要求,制作了食譜,確保每一位老人每一頓飯都吃好吃舒心。筆者看到,每個房間都干凈利索,被褥、床單、桌椅、地面都干干凈凈,就連常年臥床的老人室內,也沒有長期臥床病人特有的那種氣味。定時給老人洗頭、洗澡,每天給老人泡腳,老人的衣服隨換隨洗,每天都給房間消毒……是夏小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有了老人們的幸福生活。
老人們在院里生活舒心,把這里當成了家,把夏小儉當成了自己的閨女。他們有什么知心話、有什么困難都愿意跟她交流。一位80多歲的肖大娘,育有7個子女,子女們輪流照顧她的生活。當肖大娘輪到在縣城做生意的兒子家時,兒子忙于生意,便把她送到愛心養老院。住了3個月后,輪到其他孩子來接她走時,肖大娘卻不干了,她孩子似地哭著說:“我不想離開這兒,小儉待我這么好,我想她啦咋辦啊?”
“老人們滿意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吹剿麄冊谶@里頤養天年,我很開心,這說明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夏小儉感慨地說,“這4年,是我最忙碌的4年,也是我人生中最充實的4年。這條路,我認定了,無論有多難,我都會堅持走下去。”
社會養老事業呼喚你和我
□ 程 揚
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家庭養老是唯一的模式。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現代文明也正在強烈沖擊著對所謂“養兒防老”觀念的同時,社會化養老模式也逐漸地浮上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沿海地區就新興一批以社會養老作為事業追求的有志之士,他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通過自辦養老院、敬老院的模式,高揚起養老事業的旗幟,把中國的孝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逐漸形成了社會養老的職業化、事業化趨勢。這不僅是對官方養老敬老事業的有效補充,更是推動社會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轉變的有效方式。夏小儉的出現,就是中原地區社會養老事業的代表人物。
夏小儉這一類人更多的出現,不同于傳統養老院以衣以飯的孝養模式,而是把真正的親愛孝敬模式變成了職業化、專業化。他們有著高尚的慈心、珍貴的耐心、貴重的恒心,把別人的親人當做自己的親人,把別人的父母當做自己的父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著親人與兒女沒有的專業知識與技巧,從物質與精神上都踐行著敬養二字,甘愿做這種讓一部分人看來是所謂的累活、臟活、麻煩活,從老人的內心深處挖掘所要的細心、安心送給他們。這是讓人感到更為可敬也最為感動的地方。他們不把民辦養老院當做生意做,而是當成事業做,當成為人民服務的一個窗口去做,為國家分憂,為社會分憂,為忙碌的家庭成員們分憂。這是她、是他們最為閃光的地方。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