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殘疾職工
摘要: 折翅也能乘風飛——走近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殘疾職工記者 張新理 文/圖 4月9日,又是一個工作日。 下午6時50分,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的活動室內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殘疾員工劉新華
折翅也能乘風飛
——走近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殘疾職工
記者 張新理 文/圖
4月9日,又是一個工作日。
下午6時50分,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的活動室內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殘疾員工劉新華帶著放學的兒子在公司活動室,兒子正和一同事打乒乓球。看著快樂的兒子,劉新華一臉的幸福說:“是公司給了我最溫暖的愛,讓不幸的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今年41歲的劉新華,是驛城區水屯鎮陳樓村人,右腿傷殘,2000年進入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李全嶺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安排他在車間上班。2002年,妻子吳井蘭也隨他進入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工作。夫妻兩人每月工資5000多元錢,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節儉而溫馨。
劉新華是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眾多殘疾職工中的一員,像他一樣在公司上班的目前有32名殘疾人。
據悉,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是我市民政系統一家福利企業。2001年開始,公司招收安置殘疾人就業。公司上下對殘疾員工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為殘疾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在公司,殘疾員工無時無刻不享受著公司特殊的關愛:普通員工住宿舍要付租金和水電費,殘疾員工卻一切全免。考慮到聾啞員工聽不到聲音,公司在宿舍內安置了燈光呼叫系統。逢年過節,公司領導還為困難殘疾人發放困難補助,送去慰問金和物資,每年還組織殘疾員工參加免費體檢。
同工不同酬,是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最大的 “用工特色”。在公司內,有一條特殊的規矩:殘疾員工無論干多少活都有保底工資;在同工種同產量的情況下,工資比健全員工要高10%,平均每一位殘疾員工月薪不低于3000元。
見到殘疾職工魯明生的時候,怎么都想不到這位已經在車間工作有8個年頭的工人了,他每個月有近4000千元的收入。據悉,魯明生自小因患腦膜炎造成肢體殘疾,父母離異,家境困難。2004年,在公司領導的照顧下,他進了公司打工。因為一般工種很難適應,公司安排他進入車間,干起了全公司最輕松的活——分撿工,并且不計量,還特地安排了老員工對他進行特別照顧。如今,魯明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公司領導的信任,從一名普通車間工人到倉庫保管員。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對殘疾員工尊重和關心,使眾多殘疾員工在公司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一個個逐步成長為行家里手。
聾啞職工小吳和管勝利都是電纜行內的調線能手;肢殘職工尹治安一人獲得了電工和電焊工兩本資格證書,他們在崗位上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肢體殘疾人小王,曾經對生活絕望過,2008年經殘疾朋友介紹進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工作。公司從沒有嫌棄過小王因殘疾力量問題受限制,而是根據小王身體情況安排做公司衛生保潔工作,一個月下來工資2000元。
在關愛殘疾人的同時,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不忘回報社會,先后為公益事業和光彩事業投資及捐款近100萬元,其中僅2012年為扶殘捐款捐物累計達5萬元。
“殘疾人是社會上的特殊群體,關愛殘疾人,是我們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
正是因為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在發展的同時熱心參與公益事業,積極關心殘疾人就業,“用能人、能人管”的人才戰略思想,從省內外引進大批的高端管理人才,加強了科學化管理,運用自然管理法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的內部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項項計劃有人落實。僅2012年該公司全年實現產值2.36 億元,共支付工資、獎金、福利、分紅總金額達到11162900元,人均年綜合收益達到 67752元,在河南省電線電纜行業首屈一指。
近幾年來,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先后獲得河南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誠信維權等先進單位,其產品被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信譽產品、河南名牌產品。
公司董事長李全嶺(左二)拿起一成品的電纜產品反復叮囑管理人員說:“決不能愧對我們一線的殘疾職工。”
殘疾女職工干起活來,一絲不茍。
奉獻愛心 彰顯責任
李丹丹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殘疾人的基本權益。作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殘疾人理應與其他社會成員一樣,平等地擁有參與社會生活及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權利,而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相比同情和救助,他們更渴望能夠擁有平等的工作、教育和融入社會的機會。
實現殘疾人就業,有利于殘疾人主動融入社會、走出困境,有利于殘疾人自立、自強,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滿足殘疾人的就業需求,幫助他們自力更生、實現自我價值,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
然而,殘疾人因為身體原因只能有選擇地從事某些比較簡單、勞動強度比較小的工作,加上他們當中很多人文化水平較低、缺少專業技能,很多企業在吸納殘疾人就業時會心有顧慮而將殘疾人拒之門外,殘疾人就業因此面臨很多困難。
多年來,河南樂山電纜有限公司一直堅持在公益事業上的投入,主動擔負起社會責任,積極為殘疾人提供合適就業崗位,并盡企業所能對殘疾人特殊照顧,為殘疾人解決工作、生活困難,實現了員工進步和企業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的雙贏。企業的行為令人感動,而這些行為的背后彰顯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的大愛和擔當,讓我們看到企業用以人為本的貼心關愛和責任意識塑造的強大團隊凝聚力與向心力,更看到企業蓬勃發展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