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劍入藏蘇州博物館
摘要: 吳王夫差劍入藏蘇州博物館時隔2000多年依舊寒光逼人 吳王夫差劍銘文,全文應為“攻(吳)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蘇州博物館供圖 日前,蘇州博物館宣布,
吳王夫差劍入藏蘇州博物館
時隔2000多年依舊寒光逼人
吳王夫差劍銘文,全文應為“攻(吳)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蘇州博物館供圖
日前,蘇州博物館宣布,由蘇州市人民政府出資4250萬元征集的58件臺灣“古越閣”舊藏青銅兵器,將于12月18日~2015年3月22日在該館公開展示。據了解,其中31件為“古越閣”主人王振華、王淑華夫婦慷慨捐贈,另外27件吳國兵器精品則為友情出讓,其中一柄被稱為 “吳老大”的吳王夫差劍,是目前已知存世的9柄吳王夫差劍中保存最完好的,堪稱國寶。
吳王夫差劍刃鋒堪稱削鐵如泥
“每一次觸碰,我們都小心翼翼,它真的太過鋒利,一不小心手指就會被劃破。”蘇州博物館館長助理、文物征集委員會主任程義介紹,此次入藏蘇州博物館的這柄吳王夫差劍通長58.3厘米,身寬5厘米,格寬5.5厘米,莖長9.4厘米。
程義告訴記者,在目前已知的吳王夫差劍中,這一柄保存最為完整,其他多柄劍出土時即已殘缺。這一柄也是最長的,其他一般長約40厘米。
據程義介紹,它的劍身寬長,上面有一層藍色薄銹,刃鋒極其鋒利,堪稱削鐵如泥、吹毛斷發。
另外,靠近刃鋒處劍身明顯變窄,雙刃呈弧線。劍格作倒凹字形,裝飾有獸面紋,鑲嵌綠松石,一面已佚。劍身近格處鑄有銘文兩行十字:“攻敔(吳)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這柄吳王夫差劍依舊寒光逼人
“吳王夫差劍,我第一眼看到它時就被震住了,沒有想到,時隔2000多年,它依然寒光逼人。”程義說。
據了解,一直以來,蘇州博物館都致力于征集吳國有銘兵器,但未能如愿,直到臺灣“古越閣”主人王振華、王淑華夫婦出現。王振華夫婦祖籍浙江諸暨,所以將“古越閣”命名為他們的齋號。
1991年,王振華、王淑華夫婦在香港買下了這柄吳王夫差劍。1995年8月,故宮博物院為慶祝建院40周年,特邀王氏夫婦舉辦了“臺灣古越閣藏青銅兵器精粹展”。
王氏夫婦每年來蘇州一次,所以和蘇州文博界人士多有交往。“我們知道王氏夫婦藏有吳王夫差劍,一直有心征集,但直到2012年,他們才愿意將其藏品出讓。”程義說。當對方答應出讓時,他立即邀請了3位文物專家前往香港鑒定這批文物的真偽。經鑒定,吳王夫差劍等27件文物確為真品。由于這柄劍品相好,與其保存環境有關,只有在北方干燥地區才有可能做到。3位專家推測認為,它極有可能是在山西出土。當時,吳國正與晉國交戰,無奈此戰告敗,劍自然成為了戰利品而流落他鄉。
接下來,對于蘇州博物館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經費問題。據程義介紹,4250萬元的價格雙方洽談了3天才確定下來,盡管如此,這對于蘇州博物館來說還是一筆巨款。經過多方協調,資金問題最終得到蘇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
蘇州才是它最好的去處
“有多家博物館想出資征集吳王夫差劍,出價比4250萬元高,最終王振華、王淑華夫婦還是決定讓它入藏蘇博。他們覺得蘇州才是這些寶貝最好的去處。”程義說。
根據蘇州博物館提供的研究資料表明,從此次征集來的吳越青銅兵器來看,精品多,品相完好,更加能夠說明吳國、越國的劍好。程義介紹,主要與吳越兩國銅礦少有關。“因為資源少,吳越兩國人更善于利用這些有限的材料,追求經久耐用,不斷在鑄造工藝上尋求突破。為此,每每與周邊國家交戰,吳越的兵器都是對方追逐的最好戰利品。”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吳國有銘兵器出土不下百件,但都和蘇州無緣。“這次終于榮歸故里,并且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柄吳王夫差劍,其意義非凡。”程義介紹,以吳王夫差劍為例,目前已知存世量共有9柄,都出土于江蘇省外城市,并分別入藏上海、山東、山西、安徽、河南等博物館,唯獨它們的“老家”從未出土過,更沒有哪家博物館收藏。
【 分析 】
蘇州為何鮮見青銅兵器
包括此次入藏蘇州博物館的吳王夫差劍在內的吳國王室頂級青銅兵器,為何流落他鄉,鮮有在蘇州地區現身呢?
程義介紹,這要從高檔青銅兵器的用處講起。作為國君自用并留下銘文的兵器,是帶有軍事或禮儀功能的實用兵器;另外,國君也會將一些帶有自用銘文的兵器作為聯姻信物或禮品送給諸國姻親;對于一些身份不高,但軍功卓著的將士,來自王室的頂級青銅兵器當然是至高無上的褒獎;但有一種情況,則比較悲涼,吳國滅亡后,帶有青銅器陪葬品的國君或高等級貴族墓地會被敵國報復性盜掘,作為權力象征的青銅器會被搶掠;或者如吳王 夫差是自殺而亡,其所用兵器就極有可能成為敵方將士的高檔戰利品而被帶走。
“如果能夠在蘇州找到吳王闔閭墓,那么也許就能找到最名副其實的那把吳王劍。”程義推測說。
【 釋疑 】
花巨資征集這批文物,價值何在
吳王夫差劍足以“鎮館”
“有了吳王夫差劍這件藏品,我們的展覽一下子就有了主心骨。”程義稱,這件藏品足以“鎮館”。
通過劍可以看到吳越歷史
吳越爭霸人盡皆知,臥薪嘗膽,三千越甲終滅吳的歷史,耳熟能詳。但是吳國滅亡后,蘇州的歷史就變得撲朔迷離,尤其是普通民眾更是不明就里。這批文物就為我們提供了直觀的歷史研究素材。
有助于
研究吳越先進鑄劍工藝
這次征集的兵器中有多種工藝,如鎏金、錯金、鑲嵌、暗格紋等,都是研究金屬加工工藝的重要材料。在直徑4厘米的劍首上鑄有10圈同心圓紋,圓圈的底部有的還飾有短線紋等底紋,同心圓壁非常薄,即使現代鑄造技術都很難完成,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如何完成的,這是科技史上的一個大問題。
為研究
吳越文字的來源提供了好素材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異形。就目前所發現的吳越文字材料來看,吳越文字有鳥蟲書和常體兩種風格。鳥蟲書接近楚系文字,但常體是否是楚系文字尚有疑問。吳越西接荊楚,北連齊魯,遠交秦晉,所以其文字可借鑒的范本很多。這次征集的一些有銘兵器中既有鳥蟲書,也有常體,為進一步研究吳越文字的來源提供了很好的素料。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