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泌陽上古巖畫的神秘面紗
摘要: 謝鳳鳴(左一)等人察看泌陽羊冊巖畫遺跡保護現場。 曹蔚華/攝□晚報記者 張廣智 李楊今年我市兩會期間,一個關于保護泌陽縣羊冊上古巖畫遺跡的提案讓泌陽羊冊上古巖畫遺跡“浮出了水面”。那
謝鳳鳴(左一)等人察看泌陽羊冊巖畫遺跡保護現場。 曹蔚華/攝
□晚報記者 張廣智 李楊
今年我市兩會期間,一個關于保護泌陽縣羊冊上古巖畫遺跡的提案讓泌陽羊冊上古巖畫遺跡“浮出了水面”。那么,這個提案是怎么形成的?羊冊鎮上古巖畫遺跡到底是怎么回事?羊冊鎮上古巖畫遺跡傳遞著怎樣的遠古文明信息?它可否打造出我市的又一張文化、旅游名片?
羊冊巖畫遺跡保護的提案背景
2010年4月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隨著漯河市文聯的副研究員、民間巖畫專家馬寶光一行數人踏入泌陽縣羊冊鎮擂鼓臺山谷,拂去塵封數千年的面紗,一枚枚、一串串玉環般的凹穴競放異彩,一個神奇與玄奧的古老世界轟然打開。
2013年初,看到貫穿河南省禹州、新密、新鄭,綿延40余公里的具茨山巖畫,自上世紀80年代末被發現以來已經得到有效保護,老家在泌陽縣的原新蔡縣委書記馬清河等幾位老同志坐不住了,因為泌陽縣羊冊鎮等地的上古巖畫由于在野外,表面裸露,風化程度日益嚴重,保護工作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于是,他們找到市政協的相關領導,希望得到市領導的重視。
隨即,此事引起了一直從事天中文化研究的市政協學習和文史委員會主任趙榮霞的興趣。在她的推動下,今年的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趙瑛、趙榮霞、趙心田聯名提案,保護泌陽縣羊冊上古巖畫遺跡的市政協第327號提案,被列為市政協今年兩會的重點提案。提案從羊冊巖畫的種類、羊冊巖畫的自然環境、羊冊巖畫的初步研究以及羊冊巖畫遺跡保護的緊迫性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市政協副主席謝鳳鳴任泌陽縣縣長、縣委書記多年,對羊冊巖畫比較了解,對羊冊巖畫遺跡保護工作比較重視。6月21日,他帶領市政協提案委、經濟委有關人員,前往泌陽縣羊冊鎮實地察看上古巖畫遺跡,對市政協第327號重點提案的辦理情況進行督導。
謝鳳鳴認為,泌陽縣羊冊鎮等地上古巖畫遺跡的發現,傳遞著眾多的遠古文明信息,豐富了駐馬店市上古文化的內涵,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羊冊巖畫的地理坐標
泌陽上古巖畫神秘在何處?多次對此考察、調研的趙榮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數家珍。她向記者介紹,泌陽上古巖畫位于泌陽縣城西北32公里處的羊冊鎮擂鼓臺山區。這里平均海拔312米,擂鼓臺山、安寨山和薛山三山鼎立,山體連綿舒緩,溝深林密,山上巖石裸露,怪石橫生,原始古樸,地貌獨特,是一個隱蔽神秘之地。
趙榮霞告訴記者,近年來,發現在泌陽縣羊冊和黃山口境內的擂鼓臺、安寨、徐莊、郭崗、周陳、棠李溝等地,4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近千處的上古巖畫遺跡,其內容之豐富,分布之廣令人驚嘆。
泌陽巖畫具體分布在什么地方?趙榮霞給記者畫了一份草圖。她指著草圖告訴記者,巖畫主要分布在羊冊鎮和黃山口鄉交界處,呈西北—東南走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平均海拔200米。這里的大寨子山、徐山、擂鼓臺山、安寨山是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在泌陽北部的分界處。這里獨特的山川形勢,造就了獨特的自然環境,成為上古時期人類集中活動的區域之一。
談到“羊冊”的來歷,趙榮霞告訴記者,這里西漢之前原名為“羊柵”,是一處繁華的集市,后改“羊柵”為“羊冊”。目前,這里有南沖寺、五龍頂、羅漢寺、圣母廟,徐山巖壁佛雕等古文化遺跡。
羊冊巖畫的歷史演變
親臨羊冊巖畫遺跡現場考察并參與提案督辦的趙榮霞向記者介紹了她所看到的羊冊巖畫遺跡:從巖畫和石羊敲鑿的工藝看,其工藝全部是用鈍器敲擊而成,沒有用銳器雕鑿的痕跡,說明當時還沒有金屬工具。加之此地周圍有多處古文化遺址,如豆腐店古文化遺址、石臺古文化遺址、蔣莊龍山文化遺址等,這些巖畫和石羊的雕鑿年代,應在公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末期,即“伏羲時代”。
趙榮霞分析,從巖畫的圖案看,羊冊巖畫的風格與新鄭具茨山巖畫、方城巖畫相似,應同屬一類,是祭天活動的遺存。史載,伏羲時代已產生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結合,并以“養犧牲以供庖廚”,故伏羲氏又稱“庖犧氏”。這個時期,人們為了幫助記憶,已學會在木材、石板、骨頭上畫八卦,刻符號,代替“結繩記事”。這些巖畫和石羊,可能是古人觀天察地,探討天時之變和祭天的記錄。
趙榮霞認為,從地名看,西漢之前這里已叫“羊柵”,很可能在新石器時代,這里有一個以養羊為主的原始部落,他們把羊作為圖騰和祭祀上天的貢品。這種用羊作為祭祀的習俗延續至今,如當地群眾為紀念修建馬仁陂的召信臣,即用羊進行祭祀。
市政協干部曹蔚華拿出在現場拍的照片讓記者看,在棠李溝公路東側約20米處有一尊高3米左右的石羊,石羊旁邊有一塊長2.5米、寬1.5米的石板,一端敲鑿有類似洛書的圖案,另一端有類似山川河流的地形圖。趙榮霞分析,這很有可能是古人的天象圖和方位圖,也是敲鑿在石頭上的“羅盤”,用以指導農業和放牧。
趙榮霞告訴記者,從羊冊巖畫可以看出,盡管當時還沒有出現甲骨文,但利用符號記事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無文字時代所產生的這些巖畫,是上古時期古人生活的智慧結晶,也是在長期實踐基礎上的文化總結,與文字一樣,有記錄作用。所以,中國有記錄的歷史,不應從甲骨文時代算起,而應從符號記事的年代算起。
羊冊巖畫與“河圖洛書”有聯系?
泌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周豫琳是我市的知名文化學者,被譽為泌陽的“活字典”。談起羊冊巖畫與“河圖洛書”的聯系時,他告訴記者,擂鼓臺山下的擂鼓臺前的小山村,是一處令考古學者、愛好者怦然心動的地方,中原具茨山類型第一件動物負天書——“龍馬負河圖洛書”就矗立在這里。一尊形似傲首山川的石馬,從頭、頸到后背鑿滿了大小不平的凹穴,頸部有6枚大如銀圓的連星凹穴,后背有25枚如銅錢大小的凹穴,構成似龜爬行的圖案,考古學者稱其為“龍馬負河圖洛書”。
據周豫琳介紹,“河圖洛書”是上古時期傳下的神秘圖案。相傳,伏羲曾降伏一頭黃河中自稱“龍馬”的吃人“丑怪”,獲得刻有古怪圖案的玉石一塊,世稱“河圖”。伏羲據此作“八卦”,用來推算歷法,預測吉兇;又相傳大禹在洛陽附近引洛河水疏通河道時,從干涸的河底浮出一巨龜,被大禹放生。不久龜重返洛河,獻給大禹一塊玉石,上刻有符號,大禹命名其為“洛書”。大禹依法治水成功,劃天下為九州,制九章大法治理社會。
時至今日,“河圖洛書”是什么樣子仍是未解之謎。周豫琳告訴記者,此前考古界曾認為,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石板上用錐刺的圓點排列的等邊三角形圖案是“河圖洛書”的原型。相比之下,擂鼓臺山“馬負圖”比半坡遺址出土的“石板負圖”更接近傳說中龍馬負“河圖洛書”的原型,倍受考古專家、學者關注。據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推斷:中原凹穴的年代應在4000年前形成,它(指擂鼓臺山前村石馬)背似龜,頭面似龍馬,雖與記載極其相似,但是不是“河圖洛書”還待考證。
如何保護羊冊巖畫遺跡
趙榮霞認為,羊冊巖畫由于留存于野外,表面裸露,時刻受到風雨和日光侵蝕,隨著時間的推移,巖畫風化程度日益嚴重,有的已經模糊甚至消失了。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由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組建較大規模的調查團隊,采取圖片、影像、繪圖等手段完成檔案式記錄,再因地制宜制定保護措施。
民間巖畫專家馬寶光認為中原上古巖畫與遠古彩陶紋文化同宗。泌陽縣羊冊鎮的上古巖畫不僅種類豐富,而且保存較好。就如何保護這些極具考古和觀光價值的上古巖畫,中原巖畫研究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宋豫秦說,在巖畫保護方面確實存在很大難度。國外使用玻璃罩保護,在國內特別是中原巖畫保護中卻不適用。中原巖畫數量太多,分布面積太廣。使用玻璃罩,等于告訴人們這里有文物,反而起不到保護的作用。
國際巖畫組織聯合會主席羅伯特·G·貝德納里克對中原巖畫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贊不絕口。他說,中國巖刻畫探索的最新進展出現在河南省泌陽縣等地,這里存在著數量可觀的凹穴。在中原地區,凹穴的重要歷史價值正被逐步發現。到目前為止,這里已經發現超過1萬處的巖刻畫地點。利用交叉斷代法和微腐蝕分析法,巨石和與其密切相關的巖畫被劃分為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這是中國為數不多但較為可信的巖石藝術測年方法。
談起如何保護羊冊巖畫遺跡,趙榮霞顯得比較興奮,她告訴記者,羊冊巖畫遺跡的保護工作已經提到我市文化建設的議事日程。在保護好上古巖畫遺跡,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市將做好羊冊巖畫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工作,泌陽縣也將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予支持。我市將研究制定巖畫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傾力打造集文物保護、文化研究、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文化圣地。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