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式旅游”為什么被放大?
摘要: 12月23日,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新華網記者的專訪,圖為訪談現場。新華網金娜攝 新華網記者 袁晗 “到此一游”走進埃及3000年歷史神廟、“大陸游客把盧浮宮外的水池當成洗腳池&
12月23日,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新華網記者的專訪,圖為訪談現場。新華網金娜攝
新華網記者 袁晗
“到此一游”走進埃及3000年歷史神廟、“大陸游客把盧浮宮外的水池當成洗腳池”……今年以來,媒體曝光了我國一些游客出境旅游時出現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引起了社會熱議和社會的思考。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人出境游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一些中國游客在環游世界的同時,也將不文明行為帶出了國門,公共場所大聲喧鬧、隨地吐痰、隨地亂扔東西等等逐漸成為中國游客的“標簽”。而這種所謂“中國式旅游”也引起了外國人的關注。當不文明行為受到批評與指正的同時,有不網友表示,中國游客不文明的現象只是少數游客的個人行為,現在卻被故意放大。
也有網友表示,在盧浮宮前泡腳的并不只是中國游客,其中還有不少外國人,實在不必專門針對中國游客貼出特殊的標簽。
“總是被打上‘中國標簽’實在有點冤”,戴斌表示,旅游是從自己的慣常環境到了另外的地方,人在自己的慣常環境會受很多約束,一旦離開慣常環境,自我約束力會減弱,這是正常心理。國人有一些行為,如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插隊、過馬路不看紅綠燈等,確實是不文明行為。但其它國家游客到中國旅游時,也有這樣那樣的不文明行為,我們也會感覺不適。”
為什么中國游客常被詬病?戴斌稱,應該看到出境游不文明現象的客觀原因:一方面,我國出境游處于高速發展期,我國在短時間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國。這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容易受到關注,二是出境人數增多提高了出問題的幾率。相對于那些旅游發達國家的公民,正處于成長期的中國游客自然容易受到關注,而且短期內這么多人出去,出現不文明的現象也會比較多。另一方面,我國出境游的發展時間還不長,一些旅行社的組織能力有限,對游客出境培訓和引導等準備工作相對不足,再加上一些目的地國家和地區也沒有做好接待中國人的準備,也導致國人的不文明行為被放大。
責任編輯:zmdxw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