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不文明旅游行為如何導正?
摘要: 國人在旅游過程中表現的不文明行為見諸報端,引發高度關注,關于文明出游的倡議再次發起。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召開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
國人在旅游過程中表現的不文明行為見諸報端,引發高度關注,關于文明出游的倡議再次發起。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召開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強調,加強宣傳教育,加強規范約束,加強社會監督,引導和推動人們強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識,提升文明道德素質,努力避免出現不文明旅游行為。文明出游如今已不再是句口號,但如何導正游客不文明的出游行為,什么才是根源,本期圓桌會我們邀請專家和業界人士展開探討。
觀點一:將《指南》和《公約》作為合同附件難起法律效力
主持人:將文明帶上路,這并不是一句新口號。近期,無論是出境游還是國內游,中國游客不文明的行為接二連三曝光,關于中國游客文明出游的話題受到高度關注,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日前表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為契機,把文明旅游納入旅游合同之中,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作為合同附件或宣傳資料。實際上,在出游前派發出行指南,提前告知游客文明出游規范等的做法一直都有,但似乎效果并不明顯。通過對不遵守公約的游客進行處罰的方式行得通嗎?
劉思敏: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作為合同附件或宣傳資料,實際上和之前旅行社進行的行前說明會一樣,對游客進行宣教性質的指導,都是為了加強對游客的教育和引導。但是如果這個合同附件作為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條款,這就很難操作了。因為旅行社和游客簽訂的是民事合同,如果游客違反了相關規定,旅行社并沒有相應的執法權,更何況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有些是違法的,有些是違規的,有些則是違背道德倫理的,情況復雜,法理上并不成立。游客違反了相關條款,旅行社只能提出解除合約。
谷訓才:我們可以先看出境游,有錢有權的人才是出境游的主力,然而有權有錢不意味著有素質。就出境旅游文明的指引工作,旅行社不得不面臨一些問題。首先,旅行社只能倡導,做不到制止不文明行為的發生。比如官員出境出差旅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你能制止嗎?旅行社只能做到行前告知,然而現實是,旅行社行前說明會,出席率甚至不到15%。
觀點二:旅行社和導游的引導治標不治本
主持人:除此之外,旅行社方面也開始推出鼓勵政策獎勵文明旅游,武漢旅行社與游客簽訂文明協議,如游客在旅行中能夠履行文明協議,將得到200元至300元獎金。這種做法可行嗎?
劉思敏:這個做法是可行的,通過物質獎勵,鼓勵人們文明旅游。至于是不是別的旅行社都會跟著效仿,不見得。因為每家旅行社的做法和追求不一樣,有些注重品牌,有些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對旅行社而言,各自追求不同,因此也不必要求每家旅行社都要這么做。
主持人:團隊游中,導游和領隊在引導游客行為方面也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導游帶團時要“先知、會管、常提醒”,要及時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而未來,這還將作為導游考核的內容之一。導游的引導作用正在逐步被強化。
谷訓才:導游的確有責任進行提醒和指引,然而不文明行為表現在方方面面,不是靠導游的指引就能解決的。舉個例子,帶領導團,局長隨地吐痰,導游能毫不顧忌地上前制止他嗎?更何況,不文明行為不僅僅表現為隨處涂鴉,刻“到此一游”,或是隨地吐痰,還有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中國游客在美國的電梯里大聲講話;又比如在餐廳吃早餐,邊吃邊大聲攀談,影響到其他桌的客人;到處抽煙,不聽勸告,有些人甚至明知故犯。有些當地的習俗和法律法規,領隊和導游可以給予提醒,但更多時候導游和領隊管不到。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日本的一家酒店吃自助早餐,由于位置有限,所以人多的時候就要排隊等位。在餐廳入口處還擺有幾張凳子,是留給老弱病殘的人等位時坐的。剛有幾個空位騰出來,隊伍中的一個中國游客像離弦的箭一樣,飛速跑過去一屁股坐在空凳子上,還大聲召喚她的同伴一起過去坐。這種行為讓導游領隊怎么指引和制止呢?這是中國環境所造成的,我們國家的供求關系嚴重不平衡,導致我們的公民經常要通過擠和搶才能得到想要的,爭先恐后,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深入骨髓。
陳瑤:我同意這個觀點,導游在整個帶團過程中要顧忌到旅游行程、游客安全、感受等等,很難方方面面都顧忌得到,比如公共場所游客拖鞋納涼,隨地吐痰等等,這些長期以來養成的不良習慣,并不是導游一時能改變的。更何況導游有時候給游客提醒,還會遭致游客的反感,反倒弄得不愉快。
觀點三:游客成熟度或隨旅游發展而有所提升
主持人:日前有媒體報道稱,80年代日本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頻遭詬病,游客的成熟度需要一個漸進過程,如何培養游客成熟度?
劉思敏:游客成熟度和素質的提高,需要一個漫長過程,不該操之過急。一個不文明人會在旅途中突然變得文明嗎?恐怕不會。實際上,旅途中的行為反映了游客平時的日常習慣,甚至產生放大效應。尤其是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下,容易引發道德失范或放縱,自我約束力下降,再加上從眾心理作祟,一些平時不敢表現出來的行為,看見別人做了,自己也會跟著做,這是普遍現象。旅游人群當中,本就有層次之分,在出境旅游發展的初期,一部分游客表現得像暴發戶,忽略了旅游精神上的追求,既不入鄉問俗,也不入鄉隨俗,非常自我的去理解世界。當出境游發展進一步深入與成熟,這部分的游客或將越來越少,他們能找到世界對話更合適的途徑與方式。
陳瑤:人很多不好的一面往往在旅游中暴露,也可能是由于他們處在一個放松的狀態下,更容易暴露品行中不良的部分。以前我曾帶過一個教師團,以為教師為人師表,素質會高一些,其實不是。當時由于床位有限,需要游客們臨時調整床位,但他們并不能予以體諒,認為給了錢就可以理直氣壯,并不會估計別人的任何感受,這一點也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共鳴,一些公務員團隊、教師團隊,平日里為人師表滿口仁義道德禮義廉恥,但在旅游中,并不能體現他們的高素質。游客成熟度一方面和旅游發展進程有關,但成熟和理性的旅游者一定是真正具有素質的公民,絕非說一套做一套。
觀點四:提高國民素質亟不可待
主持人:游客不文明行為也反映了國民素質的問題,提高素質并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問題。但這也是不可回避的關鍵問題。
劉思敏:文明素質的提高,本就是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對游客不文明的行為,不必上綱上線,甚至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尤其是出境游時,在境外一些法制健全的發達國家,當地的規章制度和法律已經較完善,游客只須遵守,一旦違反,當地也不會因為你是外地游客就讓你免于懲罰。而在中國,往往法不責眾,比如對隨地亂吐痰的行為,能重罰嗎?能罰弱勢群體50元,罰白領500元嗎?顯然不能。因此,并不能什么都依靠法律手段就能解決問題,執法有成本,而且執法也不能區別對待。
谷訓才:當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國民素質卻沒有同步提升,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深思。素質低或許現在并不影響經濟的快速發展,但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素質上不去,將會制約經濟的發展。學歷高代表素質高嗎?顯然不是。缺乏素質教育教養,是我們國民教育中出現的大問題。如果在國內都做不好,在國外怎么可能做得好呢?要在國外表現得文明,在國內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要解決根本性問題,絕對不是一兩個倡導倡議能一蹴而就的,我們應該更多的呼吁做好國內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包括環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等方面。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劉思敏
中國國旅(廣東)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 谷訓才
導游從業人員 陳瑤
南方日報記者 周人果
責任編輯:zmdxw
(原標題:南方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