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的五一假期
摘要: 記者 王 偉 黃育南 文/圖 醫護人員在救護車內對傷者進行簡易處理,然后迅速送回醫院。 對于沒有生命危險的患者,護士在按照要求處理后留看觀察。 急診兒科內擠滿了焦急等待的家長和患兒。 對患者進行仔細檢查
記者 王 偉 黃育南 文/圖
醫護人員在救護車內對傷者進行簡易處理,然后迅速送回醫院。
對于沒有生命危險的患者,護士在按照要求處理后留看觀察。
急診兒科內擠滿了焦急等待的家長和患兒。
對患者進行仔細檢查。
當你遇到車禍、火災、中毒等意外傷害時,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
你最想見到的是誰——抬著擔架,手提急救藥箱的醫護人員。
五一小長假,當大部分人都從繁忙中抽出身來與家人團聚的時候,他們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如既往地為百姓服務。他們沒有節日的欣喜,有的只是虔誠的責任心和醫者的良心。
面對工作:習慣了沒有節假日
29日早上8時,記者踏進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大門,立即被一種緊張的氣氛包圍。急診科內,一名頭部包扎著紗布的傷者半躺在椅子上,頭上的白紗布滲出了斑斑血跡,他表情痛苦,眼睛微閉,兩名醫護人員正在聚精會神地為他治療。再向前走幾步,一名老大娘剛被家人緊急送來,看上去非常虛弱,醫護人員迅速給她戴上氧氣罩,用聽診器給她做初步診斷。
“干我們這行要有極強的責任感,走進急診科就要隨時準備著,就像戰士上戰場戰斗一樣。五一、十一只是個名詞,我們早就沒有了節假日的概念,手機全天24小時保持開機狀態,隨時準備出任務。”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年輕的“80后”護士長劉興微說。當問及過節還得上班,是否心里有不平衡時,護士劉丹在旁邊接過話題說:“沒辦法,我們早已習慣了這種沒有節假日的工作、生活模式。”
“節假日收治的病人比較多,是平時的幾倍,像車禍、飲酒過量、酒后打架受傷、暴飲暴食等都太常見了。”急診科醫生王琦告訴記者。“加班、拖班和吃飯、睡覺不定時是常事。我們急診科的同志是全天24小時待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侯建中說。
30日夜晚,記者在市中心醫院急診大廳看到,前來就診的病人多了起來,但是醫生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大夫,大夫,快過來!”20時15分,一位剛剛隨急救車而來的病人家屬扯破了嗓子……一時間,呼叫聲、推車聲、腳步聲、哭鬧聲與安撫聲交織在一起,記者瞬間被帶入急診科那讓人窒息的緊張氣氛中。
剛剛把病人安排妥當,急診科的電腦警報響起。“文明大道南段飛龍小區院內,一名老人腹痛,速出診。”接到120指揮中心的指令后,醫護人員拎著急救箱迅速出診。20分鐘后,救護車呼嘯著把老人安全接到醫院。
20時50分,急診科的電腦警報又一次響起。“在白橋路南段,一名老人被車撞傷。”接到指令后,剛忙碌完的外科大夫趙豪又和護士一起投入了工作。他們一路小跑著奔上了救護車,救護車呼嘯著向目的地奔去……
“今天我們已經跑了好多趟了,晚飯都顧不得吃。”救護車司機康師傅說,“有的人還不理解,老嫌去得慢。”康師傅感覺很無奈。
“急診科白天不是最忙的,晚上才是看病的高峰期,以小兒發燒、腹痛和外傷病人居多。”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玉東介紹。
面對生命:我們其實不冷血
“生死在醫院這個地方太常見了,也許幾分鐘前還是活生生的人在和你說話,等你換藥再進來的時候,就永遠也見不到他了。在醫院呆久了,也就慢慢淡然了,不是冷血,而是所處的職業要求你必須這么去做,還有其他的病人需要你去搶救。”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侯建中用平緩溫和的聲音告訴記者,語氣中帶著些許感慨。
“病人來了,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全力搶救,搶救過來了很有成就感,有的病情實在太重,挽救不回來的,我們也很無奈,只有安慰家屬。”侯建中說,“畢竟是一個生命,就算是見慣了生死的醫生也不可能不動容,特別是那些因為送來不及時耽誤了最佳搶救時機的年輕人,很惋惜,但再傷心也不能表現出來,即使心如刀絞也要冷靜告訴家屬。就是因為太理智了,所以很多人都說醫生很冷血。”
“我從醫30年,在急診科工作也有七八年了,其實每個病人的死亡對醫生來講,都是一次打擊。”侯建中說,“然而,治病救人容不得有半點其他因素的干擾。”
面對家人:責任、柔情中找平衡
“一年到頭,天天如此,陪女朋友逛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奢望。”市中心醫院的年輕醫生趙豪介紹說,他女朋友是市中心醫院婦產科的醫生,因為處在不同的科室,他們平時很少有機會在一起。“還好,都是醫生,互相能理解。”趙豪說。
在采訪中,醫生、護士普遍表示對家人感覺很歉疚,希望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體諒。既然選擇了這個工作,就會舍棄一些其他的快樂。有些醫生、護士拼命擠時間,或者和同事倒班,僅僅為了能騰出幾小時和家人吃吃飯,陪孩子多玩一會兒。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