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產業升級增長10.25% 創投機構淘金潮涌
摘要: 三季報披露完畢,A股醫療器械板塊再受追捧。數據顯示,前三季度,18家醫療器械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84.32億元,同比增長16.89%;合計實現凈利潤30.18億元,同比增長10.25%,業績增幅排名醫藥生物各子行業第二位。
三季報披露完畢,A股醫療器械板塊再受追捧。數據顯示,前三季度,18家醫療器械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84.32億元,同比增長16.89%;合計實現凈利潤30.18億元,同比增長10.25%,業績增幅排名醫藥生物各子行業第二位。
而單季度財務指標顯示,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醫療器械板塊是醫藥生物6個子行業中唯一未出現過業績下滑的板塊。
清科研究中心11月1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占醫藥總市場規模的14%,與全球42%的占比水平相差較大。另外,與全球人均醫療器械消費水平相比,國內人均消費還有5至6倍的提升空間。消費升級及產品更新換代等方面的需求都會引領醫療器械領域投資升溫。
2000億元新增產值推高盈利
醫療器械盈利能力最為穩定,連續三年來銷售毛利率保持在42%上下,在A股各行業中居上游水平。前三季度,18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的14家實現凈利潤同比上升。毛利率的穩定和市場剛需的擴大,使醫療器械板塊業績喜人。
業內人士認為,新醫改走向深入是推升醫療器械板塊業績的外因。基層醫療機構正成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消費主體,農村地區的常規醫療器械需求也將快速釋放。根據科技部2012年的規劃意見,“十二五”期間國內新增醫療器械產值預計達2000億元。政策層面上,強化創新引導、加大政府投入、統籌多渠道融資等眾多扶持舉措的落實,有望拉動行業產值的快速攀升。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成長壯大,則為行業發展增加了內生動力。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前10的A股醫藥器械公司中,超過6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由高端醫療器械構成。銷售毛利率超過50%的公司則清一色被高端醫療器械公司占據,其中,主營腦膜建-生物型硬腦(脊)膜補片的冠昊生物(300238)的銷售毛利率高達93.70%.
長期以來,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被外資企業壟斷,是產業崛起的掣肘之痛。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醫療器械部數據,僅在CT設備領域,西門子、飛利浦、東芝等五家企業占國內市場的份額就高達90%.
在此背景下,政策層面扶持力度的加大,有望使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分享到2000億元“蛋糕”中的更多份額。科技部2012年初表示,將推進醫療器械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結構,扶持40至50家創新型高技術企業,顯著提升醫療器械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并重點開發需求量大、應用面廣以及主要依賴進口的醫療設備和醫用材料,扶持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發展。這些措施將刺激更多醫療器械企業提高在產業鏈上的競爭力。
投融資提速激發創投熱情
醫療器械的這種堅實發展前景,無疑將吸引各路資本的更多關注。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經濟不振導致國內VC/PE投資低迷的背景下,前三季度醫療器械行業投資仍穩步推進,發生的24個投資案例中,啟明創投、華平投資、浩然資本、軟銀中國、天一資本等眾多業內知名機構積極參與。從投資類型來看,多數VC/PE更愿意投資成長期的醫療器械企業。在2012年的案例中,有11個投向了成長期企業、6個投向初創期企業、5個投向成熟期企業。這種投資動向與產業發展特點和投融資格局的完善息息相關。
相比醫藥研發類公司,醫療器械行業表現出開發周期短、投資回報快、風險系數低的投資優勢,因而被VC/PE看好。軟銀中國一位投資合伙人表示,醫藥研發周期很長、風險很高,而基金的周期是有限的,因此對成長期的醫療器械企業會表現出較高熱情。
從宏觀環境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成長則加速吸引資本駐入。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執行董事方敏此前表示,醫療器械真正的市場需求還遠遠沒有滿足。在美國,整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市值與制藥企業市值非常接近;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卻不到三分之一。
此外,國內醫藥生物投融資格局的完善也推動各路資本敢于加大對醫療器械的投資步伐。
業內人士表示,醫藥生物投融資機制的不足曾是制約國內醫藥產業壯大的巨大障礙,研發成果市場流通程度低,導致股權流通不夠順暢,部分VC/PE因此對初創期的企業望而卻步,使資本“接力”無法形成。
而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舉措的落實,這種狀況正被扭轉,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開始涌現,逐漸夯實VC/PE的投資信心。
數據顯示,資本市場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扶持已開始提速。上世紀,A股市場僅有華潤萬東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上市,進入21世紀,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數量迅速增多,2010年前有6家公司上市,而進入“十二五”,僅2011年和2012年就有11家公司登陸A股資本市場,其中10家實現在創業板上市。退出渠道的暢通,無疑有助于VC/PE對醫療器械行業施展拳腳。
此外,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將豐富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主體。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國家開發銀行“十二五”期間對醫藥生物產業的融資將達到1000億元,而許多商業銀行業開始推出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于醫療器械等科技型企業,如北京銀行2011年對醫藥生物產業的信貸額度達96億元,與政府部門、VC/PE、投資銀行等合作為企業提供服務支撐。醫療器械企業無疑將從中受益。
新三板的擴容也為扶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渠道,醫療器械公司新眼光(430140)成為擴容后首批登陸新三板的公司之一,其股東上海大學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創業接力投資中心等的亮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路資本對醫療器械投資的熱度。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