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名醫“被出診”亂象 民營醫院生存問題或為誘因
摘要: 導讀:3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呼吸科專家鐘南山,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凌鋒,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主任委員尹佳,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以個
提到網絡虛假醫療信息,相信大眾都不陌生。尤其是冒充名醫、利用名醫聲譽和影響力誘導、欺騙患者的行為,更是令人激憤。為了遏制這一具有欺騙性的行為,減少無辜患者上當受騙,3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呼吸科專家鐘南山,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凌鋒,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主任委員尹佳,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以個人身份共同發起網絡曝光“名醫被出診”活動,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希望以此遏制這一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及財產安全、損害名醫聲譽形象的行業亂象。
名醫“被出診”這個概念聽上去很新鮮。但這種現象其實由來已久。國內權威的泌尿外科、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應祿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自己早在30多年前就“被出診”過。據他回憶,在某些省份大約90%的民營男科醫院里都有他的照片或信息介紹。
而根據中國醫院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的介紹,名醫“被出診”現象主要出現在一些民營小醫院,其傳播的主要渠道是通過網絡傳播。由于醫療水平有限,缺乏名醫生、好醫生,大眾對民營醫院的信任度普遍不如國營醫院。有報道顯示,在上海地區,部分民營醫院在被納入醫保定點醫院后,也同樣遭受歧視,醫院門可羅雀。足見,民營醫院很難收治病人來維持經營,生存境況艱難。而為了生存,一些民營醫院不得不違背誠信,以名醫出診為幌子,甚至假冒名醫,以此吸引患者。
近年來,發達的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以前看病找醫生必須親自上醫院掛號、候診。而當互聯網把醫生“搬到”網上以后,想掛號,不去醫院排隊也行,在網上簡單操作幾下,就能約到需要的醫生。從這方面來看,互聯網的確簡化了看病就醫的前期過程,大受市場歡迎。然而,隨著大量醫療信息涌入互聯網,萬能的百度搜索似乎也變成了一只“幕后推手”。
當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搜索某種疾病的信息和醫療信息的時候,網絡搜索入口成了一些“生意”不好的醫院大做廣告的地方。與此同時,大眾搜索行為的慣性以及搜索排名的競價商業化與高性價比,也在無形之中將有醫療需求的人群導向了那些做競價推廣的醫院。有了源源不斷的患者群導流,再利用名醫“被就診”這種手段吸引患者眼球,許多民營醫院、醫療實力薄弱的醫院獲得了“柳暗花明”的經營機會。而這背后的代價,卻是許多醫生名譽被侵犯,許多病患者欺騙。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蒙受健康與金錢的雙重損失。
在技術上,我國的互聯網發展的確迅速,但就相應的監管政策而言,卻十分不完善。利用互聯網違法亂紀的現象屢見不鮮。尤其是網絡虛假醫藥推廣,由于缺乏有力監管和懲治辦法,一直空有民憤與眾怒,卻始終不能得到凈化。而眼下擺在那些制造名醫“被出診”亂象的民營醫院面前的,仍然是巨大的利益空間,和低廉的推廣成本,以及并不嚴厲的監管手段。不知這一穩固的三角力量還將把民營醫院推向怎樣的“又一村”?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長城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