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種子“入侵”敲響農林業知產保護警鐘
摘要: ● 一般大型花卉養殖商家都使用從國外引進的品種 ● 國內種子版權保護不完善影響草種自主研發效率 ● 外資種子企業實質上壟斷了野生物種及遺傳資源 正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無
● 一般大型花卉養殖商家都使用從國外引進的品種
● 國內種子版權保護不完善影響草種自主研發效率
● 外資種子企業實質上壟斷了野生物種及遺傳資源
正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無疑是今年“五一”假期的最大亮點——花團錦簇、綠草相映,將這個暮春打扮得分外嬌艷。然而,《法制日報》記者于5月1日趕赴西安園藝博覽會調查時發現,在賞心悅目之余,一個現實亟待正視——朵朵奇葩的種子多源自國外,真正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花草種子少之又少。
花卉種子多由國外引進
世園會上海館,多種花環繞在半圓欄桿上,擺成各種造型吸引了很多游客。
“我們的花都是從上海運過來的,品種很多。”上海館的工作人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些花大多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引進之后在國內進行培育。在花卉的一代品種中,從國外引進的占大多數。
世園會山西館的工作人員在介紹山西館展覽花卉的特色之余,對記者說,參展單位一般都是買已經培育好的花苗,拉到展館之后再養育。因為花卉的種子很多都是國外的,引入國內后需要很多特殊條件和設施才能培育出苗。
記者隨后來到位于西安市萬壽路附近的西光花卉市場,由于花卉市場的部分店鋪正在進行拆建,略顯冷清。
“我這里都是進口的花種。”在一家名為“捷怡園藝”的花卉種子專賣店里,老板遞給記者一張價目表和一本宣傳冊,向記者介紹說,進口的花種品種多、開花時間長、質量好,但是培育起來需要一定的條件。目前國內一般大型花卉養殖商都用國外的品種,零星的小商販則是購買國內培育的第二代、第三代花種。
盡管在花卉種子市場上,國外品種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但也不乏一些我國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世園會西北農業生態科技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法制日報》記者說,西北農業生態科技館的所有花卉品種都是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
國外草種幾乎占據國內市場
《法制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花卉的種子多是由國外引進外,目前國內的綠草種子也以國外品種為主。
在西光花卉市場東門附近的一家種子店里,女老板告訴記者,如果要采購足球場的綠草坪種子,只有國外的種子。
“國外的高羊茅銷得很好。”女老板向記者推薦說,目前國內草種的質量不能保障,買的人比較少,所以他們店里只經營國外的草種。
“國外的種子,銷量好,買的人多。”在一家經營克勞沃草種的店里,男銷售員對記者說。
是否真如多家店主所說,我國的草種市場已被國外的種子所占據?
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張水明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確實存在這種情況。草坪種子市場大都是從國外引進的產品,因為我國對此的資金投入太少,研發力度不夠,致使我國的技術與國外產品的技術相比,有所欠缺。
世園會西部草種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也有一些草種基地,但是草種銷售不暢,受進口種子的沖擊比較嚴重。
“草種基地項目配套資金的落實還有些困難,尤其是基地建成后,項目維持經營費用較難落實,加上目前國內的種子版權保護并不完善,影響了自主研發的效率。”這名工作人員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程智慧認為,國外種子之所以占據我國市場很大的份額,因為在技術研發和推廣方式上有優勢。
“我國許多都是小戶種植,不論是在生產模式還是在推廣宣傳力度上都不如國外。同時,科研研發的力度也不如國外。”程智慧說。
外資企業壟斷農業種子研發資源
花卉、草坪種子市場多被國外品種占領,那么糧食、蔬菜種子市場的情況如何?《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糧食、蔬菜等農用種子市場上,我國自主研發的種子受到農民的追捧。
“大部分糧食、蔬菜的種子都是國產的,賣的也非常好。”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馬家溝附近的北京市北方種業交易市場內的北京碩源種子有限公司的銷售員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一家名為“綠東方種子”的種子店老板告訴記者,糧食、蔬菜種子大部分都是國產的,但也有一些蔬菜品種,是國外的種子賣的比較好。
“比如像春白菜、番茄、耐熱香菜等蔬菜,都是國外的種子賣的比較好。但是從我們店的銷售情況看,大部分顧客還是購買國內的種子,這與國外種子的價格比較高有關系。就像番茄的種子,國內種子的價格是5克30元左右,一克種子一般是200多粒,這算是比較好的種子。但是,國外的番茄種子就比較貴,一般是按粒賣,一粒種子的價格在3角錢以上,還有抗病毒的品種能賣到1元錢一粒。”這名店老板說,一般來說,國外的種子抗病性比較好,而且有的確實是有自己的一些技術。不過,國內的種子現在也有一些是很不錯的,比如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甘藍,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因此價格好像比國外的種子還要貴。
盡管在糧食、蔬菜種子市場上,并沒有出現被國外種子占領的情況,但北方種業交易市場的綠金藍種苗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外種子企業存在技術上的壟斷。
這名工作人員解釋說,許多農戶對自己的產品、技術沒有保護意識,隨隨便便就把種植方法告訴別人了,對自己的種植特點完全沒有防范。結果人家學到后,回去研究,最后再把從咱們這兒學到的東西加進去,研發出新種子后,再高價賣回農戶手中。而國外的種子企業一般不會把自己的技術告知別人,必須買他的種子。
“外資種子企業通過與國內大學、科研機構共建實驗室,出錢獲取我國的研究成果和種子資源;通過向許多國家申請植物種子及栽培、檢測方法的國際專利來制約國內種子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技術創新。這樣一來,外資種子企業實質上壟斷了野生物種及其他遺傳資源,它們通過對植物種源的控制來逐步占據中國種子市場。”北京知識產權律師范亞光對《法制日報》記者說,這種方式勢必會影響我國農業種子市場的健康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及其執行亟待完善。(記者任雪 實習生趙晨熙)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