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食品添加劑各國法律有側重
摘要: 近日,食品安全問題廣受關注。不久前,國務院食安辦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要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世界各國在加強添加劑風險評估,更新添加劑標準,加大添加劑監管等
近日,食品安全問題廣受關注。不久前,國務院食安辦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要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世界各國在加強添加劑風險評估,更新添加劑標準,加大添加劑監管等方面都有嚴格的法律規定。
目前世界上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品種在5000種以上,我國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已達l500余種,含添加劑的食品已達萬種以上。一般來說,添加劑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與劑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原來認為無毒無害的添加劑,現在也發現具有毒性或致癌、致畸作用。
世界各國食品安全法律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各不相同,但在加強添加劑風險評估、更新添加劑標準、加大添加劑監管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日本:添加劑使用堅守有益健康原則
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在食品加工、制造、保存過程中,以添加、混合、浸潤或其他方式使用的成分。按照目前日本食品安全監管要求,將食品添加劑分為指定添加劑、即存添加劑、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劑四種。目前日本使用的指定添加劑近400種,即存添加劑有489種,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劑一般不受《食品衛生法》調整,但在使用管理中要求標示其基本原料的名稱。
《食品衛生法》第二章對食品添加劑監管作了比較詳盡的規定。日本在添加劑監管方面最大的特點是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是安全原則,即確保食品添加劑不存在任何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有毒有害成分,包括潛在的危險成分。
第二是有效原則,即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有利于消費者身體健康。這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保持食品的營養質量;2、為特殊膳食人群的加工食品提供必要的原料或成分,但食品添加劑不旨在提供醫療作用,例如預防或者治療特定的疾病;3、為了提高或者保持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或者用以改善食品的感觀特性。但是,這種改善不能改變食品的本質、成分或者特性以達到欺騙消費者的目的;4、在食品的生產、加工、制備、處理、包裝、運輸、儲存過程中作為助劑。
然而,如果目標食品的生產加工過程能夠通過較低的代價得到改善,并且這種改善可以通過不使用食品添加劑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夠滿足上述目的也被認為是不合理的。因此,按照《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即使添加劑是安全的,如果對人體沒有益處也不允許添加。
日本《食品衛生法》的這一規定對我國取消面粉增白劑具有借鑒意義。
美國:要求申請人提供添加劑檢測方法
在美國,食品添加劑分為直接食品添加劑、次級直接食品添加劑和間接食品添加劑,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監管。有意添加到食品中并在終產品中起特定功能的食品添加劑為直接添加劑;在食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加入,但不在終產品中發揮功能作用的食品添加劑系次級直接添加劑;不通過直接添加,而是通過遷移進入食品的食品添加劑系間接添加劑。
美國添加劑監管以法律體系完善、嚴格而著稱。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法》第402款(a)(2)(c)規定,只有經過評價和公布的食品添加劑才能生產和應用,否則會被認定為不安全。含有不安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則“不宜食用”,不宜食用的食品禁止銷售。
在添加劑審批監管方面,《食品和藥品管理法》規定:在添加劑使用之前,使用人必須提出申請。申請書應該包括食品添加劑的名稱與獨有特征的信息;生產工藝資料,包括所用試劑、溶劑、催化劑、加工助劑、凈化劑和特殊設備的清單,并對加工過程本身進行詳細的描述;食品添加劑的特征和純度質量規格標準,包括食品添加劑的穩定性,尤其是當食品添加劑對水分、空氣或者溫度等環境條件敏感時或者穩定性不好時尤為重要;對食品添加劑的預期用途和使用量的描述;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分析方法等。
如果需要通過限定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劑的限量才能保證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安全,那么應該提供食品中該物質定量的檢驗方法,以保證不會超過限量規定。對食品中的物質進行定量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是經過培訓的人員在恰當裝備的實驗室能夠很容易操作的方法。方法必須具體、準確、精確、可靠。
美國要求申請人提供檢測方法的做法值得我國學習。目前國家允許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并不是每一種都有相應的檢測手段,某些添加劑無法檢測出來。我國已公布的47種“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中,有25種物質無檢測方法,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品種”中,有12種物質無檢測方法。
歐盟:添加劑必須被證明無害才能使用
根據歐盟指令89/107/EEC,食品添加劑是指通常本身不作為食品,也不用作食品的特征配料的物質,而是為技術目的在食品的生產、加工、制備、處理、包裝、運輸或儲存過程中特意添加到該食品中從而導致該物質本身或其副產品成為食品的直接或間接成分。目前歐盟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312種,食用香料2668種。
歐盟食品添加劑監管有如下特點:1、食品添加劑產品一旦進入某一歐盟成員國市場,原則上即可在其他成員國自由銷售;2、食品中只能含有歐盟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成員國允許使用的香料,即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歐盟的相關規定和一般衛生法規的要求;3、歐盟食品添加劑立法采取“混合體系”,即通過科學評價和協商,制定出能為全體成員國接受的食品添加劑監管法規,最終以肯定的形式公布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使用的特定條件及使用限量等;4、“預警原則”,即只有那些已經被證明無害的食品添加劑才能夠使用。換言之,即使某食品添加劑是無害的,但在被證明無害之前禁止使用。
這一點對我國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目前,我國有少數業內人士認為,只要食品添加劑沒有證明是有害的就可以使用。
(孫效敏 作者系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