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連續倆月“破5” 通脹壓力稍緩仍難樂觀
摘要: 4月份漲幅略微回落 輸入型通脹持續傳導——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了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市場焦點再次聚焦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上。從數據看,4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5.3%,漲幅比3月
4月份漲幅略微回落 輸入型通脹持續傳導——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了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市場焦點再次聚焦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上。從數據看,4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5.3%,漲幅比3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這是今年CPI連續第二次“破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5%,非食品價格上漲2.7%,消費品價格上漲5.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9%。居民消費價格繼續高位運行。
雖然國家統計局一再強調CPI的價格同比漲幅已經出現了小幅回落,國家關于物價調控的政策和措施也顯現成效,但市場對未來CPI走勢仍感擔憂。有分析人士指出,CPI仍高出此前的普遍預期,而受國外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國內有關生產資料、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趨勢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扭轉,因此,我國國內價格上漲壓力仍不可小視。
通脹壓力稍緩仍難樂觀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4月CPI同比漲幅回落、相關細類價格環比雖上漲但漲幅收窄,同時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的同比漲幅由3月份的7.3%回落至6.8%,表明物價上漲的整體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國家關于物價調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從4月份CPI達到5.3%的水平來看,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從結構上來看,非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在上升,同時輸入型通脹開始從上游向下游轉移。
中國人民銀行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4月份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低2.1和18.4個百分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公布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經過3月短暫回升后,再次延續回落勢頭,環比回落0.5個百分點。兩者均顯示經濟增長處在適度回調過程之中。
尚不能斷言階段頂點
盡管CPI指數環比較上月有所回落,但是一些專家判斷,未來幾個月CPI將進入高位盤整態勢,現在尚不能斷言已觸及高點,下半年通脹形勢或有所緩解。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預計在今后的兩三個月,CPI都將維持在5%以上的高位運行,之后在下半年將出現回落,四季度CPI增幅將回落至3%-4%左右的水平。”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也認為,未來幾個月CPI會圍繞著5%左右的水平進行“拉鋸”,四季度才會有明顯的下降。
對于CPI不能減緩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目前國內貨幣的流動性仍然相對過剩,國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的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也還繼續存在。此外,由于前期價格上漲導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以及人工成本的上漲,這些都是CPI可能繼續攀高的原因。
專家表示,雖然食品對于CPI的推動作用在下降,但服務、工資等的影響在上升,而且之前原材料等上漲過程中的傳導作用由于時滯作用的存在,未來仍會推動CPI維持在一個高位。
祝寶良認為,六七月份CPI漲幅將達到高點,CPI拐點是否出現還要看未來的環比走勢。
調控政策或進入平穩階段
如何在“穩增長”和“抑通脹”之間取得平衡,把握好經濟增速放緩的“度”,考驗著宏觀調控的智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當前CPI的增速雖然仍處高位,但是前期的緊縮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不需繼續出臺進一步的緊縮,以保持現有的調控成果。因此,調控政策未來可能進入相對平穩的階段。
對此,連平預計未來的政策將呈現“收緊力度減弱,調控頻率放緩”的狀態。他表示,物價在下半年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而從三駕馬車及同比基數來看,經濟增長不需要過于擔憂,因此無論從通脹形勢還是GDP增長來看,下半年已無加息的必要。由于銀根偏緊已經導致實際利率上升,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也會開始趨于謹慎,頻率將放緩,下半年可能會在2-3個月調整一次。
盡管一系列穩定物價的宏觀調控措施效果正逐步顯現,但是持續的通脹壓力仍將會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及調控手段的使用。對此,劉元春表示,根據目前通脹的壓力來看,央行將保持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不變。鑒于目前仍處于負利率時期,因此上調利率以及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都存在,但是調整利率時會更加審慎。
祝寶良也認為,當前物價上漲主要屬于輸入型通脹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因此不能僅僅依靠貨幣政策,要動用包括降低能耗、管理流通成本等方面的綜合手段。
對于未來CPI的走勢,盛來運表示,“未來物價走勢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既有價格上漲的壓力,也有促進價格下行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仍然要切實地把控制物價過快上漲放在宏觀調控的首要位置。”記者 周小苑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