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河南 品味仰韶(之二)
摘要: 在神秘的仰韶彩陶、彩陶紋飾之中,華夏文明的許多領域都可覓得源蹤——文字、數學、天文學、植物學、動物學、酒文化的起源……文字起源傳說黃帝之史官倉頡造字,“黃帝時代的年代框
在神秘的仰韶彩陶、彩陶紋飾之中,華夏文明的許多領域都可覓得源蹤——文字、數學、天文學、植物學、動物學、酒文化的起源……
文字起源
傳說黃帝之史官倉頡造字,“黃帝時代的年代框架界定在距今6000年前后至距今5000年前后,基本上與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對應”(許順湛《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5期)。因此,倉頡造字的年代應該是在仰韶文化時期。文字的發明創造顯然不可能是某個人的功勞,從科學的角度考慮文字的產生軌跡,倉頡對文字的貢獻應該是整理而非創造。整理的前提是有積累了相當多數量可資整理的素材。這些素材當時是否確有?仰韶彩陶的發現為揭示問題的答案提供了線索,討論中國文字的起源是以仰韶彩陶紋飾為出發點的。
精美絕倫的彩陶,神秘的紋飾,原始先祖的智慧與才智,讓我們嘆為觀止。探尋彩陶紋飾傳遞的深層次信息,這些彩陶紋飾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創造 ,它是那個時代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縮影。豐富多彩的彩陶圖案,大多來自對自然界事物的觀察、摹畫,彩陶紋飾的形成階段在時間序上正是處于甲骨文形成的前期階段。甲骨文的字形許多屬象形字,也是源于對客觀事物的形體描述。因此,文字的形成與彩陶紋飾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彩陶紋飾的創作為文字的誕生積累了最基本的要素,奠定了深厚牢固的基礎,是文字產生的前源。
在仰韶文化半坡、姜寨遺址出土的彩陶上,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類似甲骨文的奇怪的刻劃符號,這就是另一種彩陶紋飾——刻符。半坡遺址的刻符有113個,姜寨的刻符有129個,包括臨潼零口、長安五樓、臨潼垣頭、賀陽莘野、銅川李家溝其格遺址發現出土的彩陶刻符共52種。這些刻符大部分是刻在陶缽的口外緣黑寬帶紋和倒三角紋上,并且大部分是在燒之前所刻,每件器物上僅刻一個符號,它們是人們根據需要經過深思熟慮設計的符號。在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發現的刻符有許多是相同的,如此眾多的陶器上都刻著大致相同的符號,絕不是偶然。對此有不少學者推測,它們一定代表著某種意義。難道這些符號會是文字的雛形嗎?
盡管一部分考古學家對這些刻符謹慎地表示:“這些符號在一定的范圍內得到認可,盡管仍是符號,卻具備了文字的某些特征。”“這些符號是人們有意識刻劃的,代表一定的意義……也很可能是我國古代文字原始形態之一。”許多古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還是撰文直指其為早期文字。郭沫若說:“彩陶上的那些刻劃符號,可以肯定地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是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可見,文字起源于仰韶彩陶文化,并非是傳說。(仰 文)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