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3博士向財政部申請公開故宮收支 近期事件是誘因
摘要: 2011年4月30日,因五一小長假客流量大,故宮限流。本報資料圖片 韓萌 攝………………………………………&hellip
2011年4月30日,因五一小長假客流量大,故宮限流。本報資料圖片 韓萌 攝
…………………………………………………………………………
昨日,北京大學法學院三名博士向財政部遞交申請,要求故宮博物院就門票收支信息進行公開,其申請公開的范圍包括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門票收入和使用情況。
已向故宮提出“信息公開申請”
該申請表示,故宮博物院雖不屬于行政機關,但其作為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事業單位,應參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相關規定,履行信息公開義務。
作為申請人之一,李媛媛說,故宮博物院應該是具有信息公開義務的法定主體。每年的門票收入應當屬于主動公開的范圍,但是在其官方網站上找不到相關信息。
據了解,前天,他們已通過傳真方式,向故宮提出“信息公開申請”。對于又向財政部遞交申請,李媛媛解釋說,當時向故宮電話咨詢時,得到的答復是門票收入都上繳國庫。她在查閱相關資料后認可這一說法,因此便向財政部遞交了申請。其中申請公開的理由是“生活和科研需要”。“另外一個想法就是,如果能比較順利得到相關數據的話,可以將故宮反饋的數據和財政部反饋的數據有一個比對”。
故宮行政支出來自財政撥款
據了解,故宮屬于文化部直屬事業單位,且是財政撥款單位。從收入看,其大門票收入全部納入公共財政,上繳國庫。從支出看,包括大修費用、員工工資、辦公經費等行政支出,均是通過年度預算向財政部申請,來自于財政撥款。
■ 回應
故宮:已收到申請函正研究
昨天,針對北大博士申請故宮公開門票收支情況,故宮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函已經收到,正在進行研究。
據了解,在今年5月5日,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對于故宮的門票收入問題曾做出過介紹。他說,故宮旺季票價是60元,淡季為40元,總收入維持在5億元左右。
不過,故宮的門票收入,并非自己掌管。馮乃恩說,故宮實行預算制度,所有門票收入上繳國庫,依靠年度預算,經財政部、文化部逐級批復后,才能投入使用。去向完全是用于文物保護,除書畫、陶瓷器等“可移動文物”,還有故宮建筑群等“不可移動文物”。
專家觀點
這是公民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故宮應該對申請事項進行公開。作為文化遺產,故宮與普通公眾有著密切的利益關系,其如何管理如何運作,屬于公眾關注的范疇。
——北大法學院教授王錫鋅
從現有信息看,故宮的門票無疑屬于信息公開的范疇。故宮作為公共場所,收到的門票數額也比較大,同時其門票收入不涉及國家機密,不影響國家安全,大家有充分的知情權。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 對話
“故宮門票收支屬公共信息”
除李媛媛外,另兩名申請人分別是北大法學院博士生陳燕和已畢業的博士成協中。他們還兼任北大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的研究員。該中心歷年關注政府信息公開情況,并且從2009年開始每年發布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開報告。
新京報:故宮博物院不是行政機關?算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里必須要求公開信息的主體嗎?
成協中:故宮雖不是行政機關,但屬于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事業單位。故宮需財政撥款,這是納稅人的錢,而且故宮的文物是公共產品,這是人們非常關注的。所以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
此外,進入故宮需要門票,但這不僅因為他們提供了服務,更多的是因為對歷史文明和文物的參觀。在此意義上,門票的收入和使用情況就成為了公共信息。
新京報:申請跟最近故宮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有關嗎?
成協中:這些事件是一個重要誘因。這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說明故宮內部管理存在很多問題。公眾想了解,故宮在安防方面的投入是多少?我們希望以門票收入為支點,來推動故宮在內部管理上做得更加規范。
新京報:比較過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在信息公開上的做法嗎?
成協中:2009年我去過臺北故宮。那里展廳有電子屏可看到財政撥款多少,人員聘用、安保、學術研究方面的支出各是多少,包括罰款與賠償收入、場地使用費收入、財產性收入,做得非常細致。而且,臺北故宮在網站上都有年報,其中既有預算也有預算執行情況。但北京故宮,我卻找不到任何收入來源信息和經費使用信息。(記者 郭少峰 王佳琳 蔣彥鑫)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三十七條 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保、公共交通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制作、獲取的信息的公開,參照本條例執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機構制定。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