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回應“舉報門”:公司無董事長助理一職
摘要: 6月13日,伊利股份(600887,SH )股票突然跌停。公眾普遍認為,此次大跌是由于網上的一份舉報伊利董事長潘剛的信,題目為《內幕慘不忍睹:伊利被這樣掏空》,一位自稱是伊利董事長助理張三林的人在信中稱:
6月13日,伊利股份(600887,SH )股票突然跌停。公眾普遍認為,此次大跌是由于網上的一份舉報伊利董事長潘剛的信,題目為《內幕慘不忍睹:伊利被這樣掏空》,一位自稱是伊利董事長助理張三林的人在信中稱:伊利高管層采取各種非法手段,把企業當金礦,瘋狂斂財……對于此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伊利股份等有關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做出回應。
據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介紹,公司歷任董事會均無董事長助理一職。在伊利原董事長鄭俊懷任職期間,有一名為“張三林”的人在伊利工作,但不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他曾因卷入原董事長鄭俊懷案件被檢察機關調查,之后,就離開了伊利。
據了解,“張三林”系內蒙古自治區工會的退休職工,2005年在伊利時已達67歲高齡。網傳帖子是否出自“張三林”之手,張劍秋表示懷疑:“這么大歲數的老人,應該不會費盡心機通過網絡進行舉報。”記者多次聯系張三林,均未能聯系上。
網帖稱:“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潘剛給北京盈福泰盛廣告有限公司打款855萬元,但北京盈福泰盛廣告有限公司提供的是即將作廢的發票,涉嫌貪污。”
張劍秋說,這個舉報說法就有問題,不存在“即將作廢的發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所有會計業務每年都要經過獨立的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審計后向社會公開披露,所以也不可能存在信中所說的情形。
網帖稱:“伊利如今已經被掏空,業績一落千丈。伊利集團向社會公布的2008年的年度報告中有兩點特別引人注目:伊利股份2008年巨額虧損19 .5億元,加上2007年的巨額虧損3 .7億元,合計虧損達23.2億元。伊利2009年的年報中勉強實現盈利。此外,伊利的33名管理人員卻擁有高達6000多萬股的所謂激勵股權,其中僅董事長潘剛一人就持有2300萬股伊利股票(2009年年報達到4330萬股)。”
記者查閱伊利股份年報顯示,2007年剔除會計政策影響后,公司2007年度利潤總額應為6.6億元。張劍秋說,2008年度虧損原因為行業“三聚氰胺事件”影響所致(全行業都虧損),剔除該事件影響后公司不會虧損。記者查閱2010年伊利股份年報中顯示,潘剛持有股票總額是434萬股。
14日上午,內蒙古檢察院負責人就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伊利原董事長鄭俊懷案發時,我們對鄭俊懷、潘剛等高管都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證實李云卿、潘剛等沒有經濟問題。
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獲悉,伊利股份在6月12日晚間向呼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報案,警方已經于13日正式立案,該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待有了結果再向社會及時公布。(王文志 肖波)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