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銀行攬存:銀行“很差錢” 攬存亂戰趨于白熱化
摘要: 新華網上海6月29日專電(記者 姜泓舟、王濤)“今日起售多款七天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5.5%,欲購從速!”類似的銀行理財產品廣告,每到季度末就如雪片般飛來。在存款準備金
新華網上海6月29日專電(記者 姜泓舟、王濤)“今日起售多款七天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5.5%,欲購從速!”類似的銀行理財產品廣告,每到季度末就如雪片般飛來。在存款準備金率一提再提的背景下,缺錢成為困擾銀行的一大難題。眼下又到年中關口,無論是理財產品收益率走高、攬存成本飆升,還是暗示按揭客戶提前還貸,種種跡象都凸顯當下各家銀行對資金的爭奪戰已趨白熱化。
銀行現在“很差錢”
“現在連我們中后臺的工作人員都開始要求有拉存款的任務了。”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后臺工作人員向記者抱怨。不僅現在企業為缺錢而煩惱,一向為企業提供資金血液的銀行也陷入“很差錢”的境地。
本輪調控以來,央行已經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累積上調幅度達600個基點,如果以M2余額平均70萬億元(2010年1月末為62.51萬億元,2011年5月末為76.34萬億元)進行粗略計算,此輪調控已經直接凍結銀行體系資金4.2萬億元。
“再往上調,一些存貸比很高的銀行可能真要沒錢營業了。”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稱,在目前流動性收緊的政策之下,銀行為此焦頭爛額。此前,市場也時有傳言一些銀行無錢可貸,而多家銀行陸續拋出的再融資行為也證明了銀行對于資金需求的迫切幾乎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某股份制銀行一位人士表示,以往中小銀行還可以依賴國有大行在銀行間市場進行拆借,但現在大銀行也開始力不從心。
其實,自最近一次(6月20日)存款準備金率上繳以來,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大幅飆升,甚至超出了春節前的水平。同時,緊張的資金面已經迫使央行暫停了6月23日的央票發行,這是年內央行第二次暫停常規的央票發行。至此,央行已經連續六周通過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合計凈投放量達到494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相較而言,國有大型銀行更缺錢,因為面對的都是“大戶”,即面向大型企業發放大額度貸款。“越是大銀行,資金壓力越大。”
銀行“搶錢”花樣百出
理財產品層出不窮,收益率日漸看漲,預期年化收益率5.5%的理財產品已經十分普遍,而同類產品在年初時的收益率僅為3%左右。市場人士指出,季末時點發行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多為銀行間資金緊張,攬存需求所致。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太雷表示,各大銀行集中發行理財產品的現象與季末銀行攬存壓力相關。相比去年,理財產品已經呈現出短期化、預期收益率高漲的特點。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7891款,其中人民幣債券市場類產品發行數量最多,達到3315款,占比42.01%;債券類產品257款,占比3.26%;票據資產類產品162款,占比2.05%;外幣債券市場類產品1155款,占比14.64%;結構性產品241款,占比3.05%;其他類產品2761款,占比34.99%。
臨到季末,各大銀行為沖時點攬存不惜代價,各顯身手,成本一路走高,某國有銀行對1000萬元以上的存款許諾千分之二的獎勵,而且只需在銀行里停留幾天,純粹為季末平頭寸使用。
其實,攬存獎勵、發行理財產品、利用票據蓄水池、對企業捆綁存貸款等已是相對傳統的做法。在資金壓力的逼迫之下,銀行甚至可以主動減免一些費用鼓勵資金回流。已有數家銀行暗示,鼓勵居民對按揭的房貸進行提前還款,而此前對于提前還款銀行尚有諸如收違約費,一年內不得提前還款等各種限制性規定。
攬存路漫漫 缺錢將繼續
對于上半年銀行攬存忙的現象,專家指出,資金緊張的現象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至少在第三季度內不會看到緩解的跡象。
中德證券銀行業分析師佘閔華表示,銀行對銀監會存貸比的日均考察思路還沒有完全轉過來,因此在季末、月末還是需要調動“幫忙資金”來沖時點。如果銀行依據季末的存款量來制定資金運用的話,會產生失真的情況,所以銀行攬存還需理性對待。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銀行發行理財產品來達到年中、季末的存貸比考核標準可以理解。雖然表面上看依靠發行理財產品吸收資金的成本變相提高了,但銀行用回籠資金發放貸款獲得的收益更多。
“下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在募集資金規模和產品數量上還將處于高位,其中,缺錢還是銀行發行大量理財產品的主要動力。而且,目前理財產品市場上,一些保本、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有存款替代的功能。”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表示。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