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熱議“達芬奇事件”:披“洋皮”賣假貨
摘要: 13日,達芬奇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通過新聞發布會承認,與包括東莞長豐在內的國內家居廠有合作。媒體此前調查發現,該品牌旗下部分家具是在廣東東莞貼牌加工生產的,產品涉嫌偽造產地,并非“意大利原
13日,達芬奇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通過新聞發布會承認,與包括東莞長豐在內的國內家居廠有合作。媒體此前調查發現,該品牌旗下部分家具是在廣東東莞貼牌加工生產的,產品涉嫌偽造產地,并非“意大利原產”。
有網民認為,“達芬奇事件”凸顯了在國內一些企業中存在的誠信嚴重缺失問題;也有網民從消費者“崇洋媚外”的角度分析了“假洋貨”得以存在的“土壤”;還有網民從制度建設的角度提出,對不法商家進行誠信教育不能“隔靴搔癢”。
商業誠信在哪里?
“達芬奇事件”中體現出來的誠信缺失招致網民的嚴重批評。
署名“鵬城一夢”的北京網民說,“所謂天價原產意大利達芬奇家具竟是東莞小廠生產,先出洋溜達一圈再進口來蒙騙消費者!社會的商業誠信到底在哪里?”
對于達芬奇家具被指“洋品牌”身份造假一事,12日,京滬渝等地工商局均已經就達芬奇家居公司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進行調查。其中,上海市工商局初步判定達芬奇部分卡布麗緹家具材質并非實木,已立案調查。重慶工商部門還查扣了價值500萬元的家具產品。
署名“lao118dong”的微博說,“‘達芬奇的密碼’終于要破解了,是真是假,在工商局和質監局的調查下,不日將真相大白。”
有業內人士稱,如果情況屬實,達芬奇家居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以低端冒充高端、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行為屬于欺詐行為,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法規向經營者提出雙倍賠償。
“假洋貨”何以橫行
“達芬奇事件”再次扒開了崇洋媚外的虛榮,市場有需要,制造商自然有辦法,這引發了網民對于一些崇洋媚外的消費理念的批判,同時也暴露了“中國制造”自身的不足。這一事件的背后,是國有品牌整體實力的不足,難以贏得消費者的口碑,也正是在這種消費心理給了“假洋貨”很大的市場空間。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認為,“坑爹的達芬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這個現象也說明了,中國本土企業品牌的知名度與國外品牌還是有差距,至少在中國消費者眼里是有差距的。而國人盲目的崇洋媚外和近乎畸形的消費心理,無疑成就了‘假洋鬼子’”。
署名“搖擺的風鈴子”的微博說,一些消費者如此崇洋媚外的原因在于,一是國內市場缺少監督,對于中國制造已經喪失信心;二是重于面子,對于奢侈品的變態崇拜。署名“V incent0991”的微博表達了相同看法,“達芬奇的問題說 明 我 們 對 于 大 多 國 貨 的 不 放心。”
市場監管“后知后覺”
有網民認為,這一次是家具行業出現了“達芬奇事件”,難道其它行業就沒有這種欺騙消費者的惡劣行為?署名“纖纖柳絮”的微博說,“其實像達芬奇這種操作模式的公司到處都是,只是工商局沒有去查,或者媒體沒有曝光而已。”
達芬奇事件的出現,相關市場監管部門也負有責任。因為,消費者對于奢侈品的辨別能力還十分有限,這就需要市場監管部門來把關。
“達芬奇事件是一個以次充好的簡單事件,卻折射出中國社會的現狀———無恥的造假商家,后知后覺的監管部門,不會太嚴厲的處罰,崇洋媚外的無知的暴發戶消費者。”署名“南京一木”的微博說。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還說:“有關監管部門更是難辭其咎。當下,對已經發現的達芬奇家具等‘假洋鬼子’進行嚴厲的處罰,不僅要鼓勵消費者去索賠,還要開出巨額經濟罰單,更要把騙子納入刑罰,這樣才能提高違法成本以‘殺一儆百’”。
“光口頭講商家的誠信沒有用。要用雷霆萬鈞之力的制度弄得不法商家人仰馬翻的時候到了,不要總是隔靴搔癢。”署名“靄樵”的上海網民說。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