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夸張過度 美寶蓮和蘭蔻廣告遭禁
摘要: 7月27日,英國廣告標準局對化妝品廣告發布禁令,劍指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旗下美寶蓮和蘭蔻兩支平面廣告,理由是這兩支廣告在后期制作時有意美化模特,誤導消費者。美寶蓮和蘭蔻當天均發表聲明,對廣告標準
7月27日,英國廣告標準局對化妝品廣告發布禁令,劍指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旗下美寶蓮和蘭蔻兩支平面廣告,理由是這兩支廣告在后期制作時有意美化模特,誤導消費者。美寶蓮和蘭蔻當天均發表聲明,對廣告標準局這一裁定表示遺憾。
過度修飾照片 沒有夸張產品功效
據悉,遭禁的這兩支廣告分別是由明星朱莉婭·羅伯茨代言的蘭蔻奇跡薄紗粉底液和由名模克里斯蒂·特林頓代言的美寶蓮抗衰老粉底“The Eraser”。英國廣告標準局說,歐萊雅不能證明在雜志上刊登的這兩支廣告準確表現產品效果。“我們接受廣告使用數字處理技術,但應該以真實方式呈現,”法新社27日引述廣告標準局發言人馬特·威爾遜的話報道,“在這兩支廣告中,我們不滿意后期制作技術沒有夸張產品功效這一說法。”
歐萊雅先前也受到過廣告標準局的警告。廣告標準局曾批評說,由明星佩內洛普·克魯茲代言的一款睫毛膏廣告有夸張成分,歐萊雅后來不得不在廣告中澄清,克魯茲在拍攝廣告時的確佩戴了假睫毛。
歐萊雅集團承認廣告照片經過后期處理,比如給照片里的特林頓“提亮皮膚、美化妝容、減少陰影、柔滑嘴唇、加深眉毛”。蘭蔻和美寶蓮當天發表聲明稱,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公司產品的有效性,消費者調查結果也顯示,大部分女性認為涂抹粉底后,能獲得她們期望的效果。記者了解到,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規定,“化妝品廣告必須真實、健康、科學、準確,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雖然有工商管理部門對廣告進行管理,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像英國廣告標準局這樣專門、獨立的廣告監管機構來確保“消費者不僅可以欣賞還可以信任他們所看到的廣告”,對可能誤導消費者的廣告進行問責;消費者對誤導性廣告進行投訴的有效渠道也有待建立。
品牌反饋
美寶蓮:記者隨后采訪了美寶蓮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王女士,她告訴記者,該款產品并未在中國內地上市銷售,也不會播放該廣告。她向記者發來“關于ASA對美寶蓮精致細白防曬粉底液廣告裁定的聲明”,內容稱:獲悉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針對美寶蓮精致細白防曬粉底液產品廣告的裁定,感到十分失望。并表示盡管該廣告展現了產品顯著的修顏效果,代言人臉部的一些細紋線條仍然清晰可見。所以不認為廣告夸大了產品的使用功效。另外,歐萊雅集團關于廣告照片后期制作的聲明中表示,照片后期制作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圖像的質量,而不是改變模特的外表。
關于蘭蔻這次的英國廣告事件,歐萊雅集團表示不認為廣告夸大了產品的使用功效,并稱在對超過100名女性消費者進行的測試中,77%的消費者認同奇跡薄紗粉底液能讓肌膚看上去更有光采,提高肌膚光澤度。
消費者觀點
市民 吳小姐:和遭英國廣告標準局停播的這兩個廣告一對照,電視上每天播放的許多廣告,都應該屬于“雷人廣告”。不說別的,單說化妝品廣告,有多少“美化模特”的?有多少“PS過度”的?要是只看廣告,那些美女明星,都是在使用某種品牌的化妝品后,變得光彩照人的。這樣的廣告不是對消費者的嚴重誤導嗎?
媒體人士 杜先生:這些年對于PS的過于依賴已經直接影響了大家對于女性形象的認同。哪怕網上一個普通網友的照片都會留下明顯的PS痕跡,我們所見到的從來都不是真相。或許只有等到大眾產生審美疲勞,情況才會有所改變,畢竟只有自然和純真才是永恒的。
私營業主 陳女士:我們總拿PS說事兒,只怪這真是個好東西,其實也就是想把最美的一面展示出來,這沒有錯,可這要是得實事求是,不能太過分,要不就太假了,被說成假人誰愿意?(成都晚報記者 李瀾濤)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