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通信管理局關于開展手機病毒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
摘要: 據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我省移動電話用戶數已達4691萬,感染手機病毒的移動終端設備超過4.3萬個,并且不斷有新的用戶終端受到感染,這些手機用戶面臨隱私泄
據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我省移動電話用戶數已達4691萬,感染手機病毒的移動終端設備超過4.3萬個,并且不斷有新的用戶終端受到感染,這些手機用戶面臨隱私泄漏、個人信息被盜取等嚴重威脅。為防范手機病毒引發網絡安全事件,消除安全隱患,維護我省公共移動互聯網安全,我局決定自4月25日至6月底,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手機病毒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通過集中治理“給你米(geinimi)”、“毒媒”等手機病毒,進一步凈化公共移動互聯網環境,探索建立長效處置機制,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營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
二、 清理重點
(一)感染“給你米(geinimi)”、“毒媒”等各類手機病毒的移動終端設備。
(二)傳播手機病毒、惡意代碼、盜取用戶信息的網站(包括WAP站點)。
三、任務分工
(一)省通信管理局負責組織、協調全省手機病毒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定期召開會議,通報全省手機病毒清理整治情況,督促指導省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河南分中心(以下簡稱:河南省互聯網應急中心)和相關互聯網接入服務單位開展工作,研究建立我省手機病毒防范處置長效機制。
(二)河南省互聯網應急中心負責通過技術手段獲取我省感染病毒的終端數據,向相關基礎電信運營公司進行通報,并跟蹤處理結果。
(三)省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要明確責任部門,主動對感染手機病毒的終端采取措施,協助用戶清除病毒;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建設,加大對手機病毒的監測處理力度,防止手機病毒擴散蔓延。
(四)相關互聯網接入服務單位要嚴格執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落實網站備案信息真實性核驗工作方案(試行)》的規定和要求,確保接入網站備案信息真實,不斷提高網站備案準確率,并按有關要求及時處理傳播惡意代碼的網站。
四、時間安排
本次專項行動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4月25日-5月10日),為準備動員階段,各有關單位要認真組織學習貫徹本次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精神,并對涉及本單位的省內手機用戶感染病毒情況進行初步摸底。
第二階段(5月11日-6月20日),為集中清理整治階段。省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要根據省互聯網應急中心提供的數據和本單位掌握的情況,妥善開展手機病毒清理工作。
第三階段(6月21日-6月30日),為總結階段,對專項清理整治開展情況進行總結,研究制定手機病毒防范處置長效機制。
五、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手機病毒對我省網絡造成的危害,高度重視本次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專項清理整治工作方案,明確負責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員,落實工作措施,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各單位負責此項工作的部門和人員名單于4月30日前報我局。
(二)健全機制,進一步加強工作制度建設
為切實保障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立以下制度:
1.信息通報制度。省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及相關互聯網接入服務單位每周五下班前向我局報送本周手機病毒清理整治情況,其中6月25日前應書面報送本次活動總結。我局將定期向有關部門和公眾通報工作開展情況。
2.每周例會制度。我局每周五下午組織召開會議,聽取省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和相關互聯網接入服務單位關于手機病毒清理整治情況的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信息共享制度。各單位已掌握的病毒、處置方法及新發現的病毒特征等要及時相互通報,信息共享。
4.定期檢查制度。河南省互聯網應急中心負責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對相關單位手機病毒專項清理整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我局將對工作不力的單位予以通報。
(三)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省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要利用門戶網站、網上營業廳、“手機報”等渠道,及時宣傳手機病毒的危害及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的意義,向用戶普及有關手機病毒防范的知識,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聯系人:張良 聯系電話:0371-63715858)
責任編輯:guanli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