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慰問要三“問”
摘要: 宋永亮春節將至,各地的慰問活動也多了起來。慰問慰問,感情拉近,板凳還沒坐熱,慰問者就拍屁股走人,很容易讓特困群眾剛剛溫暖起來的心涼大半截兒。所以筆者認為,節日慰問一定要做到三問:問“味&rdqu
宋永亮
春節將至,各地的慰問活動也多了起來。慰問慰問,感情拉近,板凳還沒坐熱,慰問者就拍屁股走人,很容易讓特困群眾剛剛溫暖起來的心涼大半截兒。所以筆者認為,節日慰問一定要做到三問:問“味”、問“危”、問“為”。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設身處地,外人是很難體味特困群眾的酸甜苦辣。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把話說到心坎兒上,往往比米、面、油、鹽還會讓特困人群感激涕零。摸摸老人的棉被,看看孩子的書包,掀掀中年人的鍋蓋,想想如果自家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不是能吃得飽、穿得暖、上得起學,那知心的話也就說也說不完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處于改革深水區的中國現狀并不為過。如果廣大黨員干部不全力以赴改善民生,嚴重者就可能引發社會危機。淪為特困群體的原因多種多樣,因此,各類慰問活動更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去扶危濟困。“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次慰問不可能一勞永逸,常“走親戚”,常想群眾之所想,常急群眾之所急,干群齊心協力才有可能共同走出危機。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難就難在特困人群已經無力扔掉“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決定木桶盛水多少的往往是那些短板,居民幸福指數也因少數人的不幸福而大打折扣。因此,廣大黨員干部在消除兩極分化上必須大有作為。從另一方面講,構建啥樣的和諧社會,怎樣構建和諧社會,也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只有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有可能聚民心、納民智、得民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