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韁利索是禍根
摘要: □ 胡殿文憤怒從愚蠢開始,以后悔告終。今年1月11日,江西九江學院政法學院年僅39歲的副教授、院長李長江在辦公樓內被人殺害并焚尸。案件告破后,真相令人震驚:殘殺院長李長江的竟然是該院副院長張俊,而李
□ 胡殿文
憤怒從愚蠢開始,以后悔告終。今年1月11日,江西九江學院政法學院年僅39歲的副教授、院長李長江在辦公樓內被人殺害并焚尸。案件告破后,真相令人震驚:殘殺院長李長江的竟然是該院副院長張俊,而李長江對張俊還有過知遇之恩。昔日的同事加好友,為何反目成仇,積怨由何而生?
據了解,張俊外表文弱,性格較內向。歸案后,他寫下了一份悔過書,描述了他與李長江之間由知遇之恩、親密同事加好友再到形成積怨,以至于殘忍下殺手的全過程。
2003年,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畢業后,張俊被時任九江學院法學系副主任的李長江招入政法學院,業務能力突出的張俊深得李長江賞識,進校后不到3個月,李長江又極力推薦張俊當上了教研室主任,兩人關系一度十分密切,還曾經合作署名發表過論文。2004年,張俊又被破格聘為法學系副主任,與李長江成為平級關系。隨著時間的推延,張俊覺得自己的業務能力在整個法學系是最強的,不必再對李長江言必恭聽,他慢慢疏遠了李長江,在一次會議上,兩人甚至拍起了桌子,矛盾由此公開化。2007年,李長江被任命為政法學院院長,而張俊仍是副院長,張俊很不服氣,內心的積怨越來越深。2009年,張俊被破格評為教授。作為教授的張俊,擔任著副院長職務,而作為副教授的李長江,卻擔任著院長職務,張俊覺得自己無論是學歷上、職稱上還是學術成果上都超過了李長江,院長的位置應該是自己的,他的心理更加不平衡。這種積怨,終于在今年1月申請經費遭拒后爆發,把自己送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我感到非常后悔,非常對不起李長江的家人,對不起我自己的家人,也對不起培養我的學校和老師!”事后,張俊這樣向李長江的親屬道歉。
雖然過去對這類案件也有所耳聞,但看罷報道,痛心之余,仍然感慨系之。被一審判處死刑的張俊后悔了,說一些道歉的話,實在是來得太遲,也于事無補,此其一;張俊學的是法律專業,是從事法律教學和研究的,給他講“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道理,純屬班門弄斧,此其二。然而,筆者要說的是,為什么張俊不“退一步想”,而犯了鉆牛角尖的老毛病,以至于心結難解,走上了瘋狂殺人的絕路。
以平常心而論,張俊算得上成功人士,境遇并不錯,教授兼副院長,衣食無憂,收入不低,有名有利,何樂不為?以平常人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為什么會頓生殺機呢?問題出在心靈深處的失衡——嫉妒心理常年積累,在瞬間爆發。事實再一次印證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淺顯道理。清代的朱應鎬有副對聯說:“修德用十分功,自然神安夢穩;做事退一步想,無不心平氣和。” 它告訴人們,人的精神狀態與人的德性和品行是密切相聯的。這副對聯的上聯說,修德要用十分功,心神就自然會安寧,睡夢也會安穩恬適。下聯講做事想問題,要會“退一步想”,同自己境遇差的比,這樣才會心滿意足,知足常樂,心里才平和不急躁。與同齡人比,張俊的境遇已經很不錯了,作為讀書之人,淡泊一點有什么不好。人家騎馬你騎驢,后邊還有步行的。奉勸那些人在名韁利索中掙扎的人,不妨試一試“也思淡泊,也作清高,不教名利催人老;勿計金錢,勿爭權勢,只讓詩書伴我生”。“甘于平凡,耐得寂寞”,就是保持一顆平常之心,消除浮躁之心;放下名利之欲,讓生命具有價值。有網友戲稱,現實很殘酷,生活有眼光,專往寬處想,心靈永敞亮。作為教授的張俊,以為然否?閱罷案卷,世人又作何想?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