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抱怨帝”的老套故事
摘要: 胡殿文 被網民封“抱怨帝”的甘肅省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人志,隨著地位升高、權力增大,就疏于律己,貪欲日生,開始走上犯罪道路,最終以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一審被判處死
胡殿文
被網民封“抱怨帝”的甘肅省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人志,隨著地位升高、權力增大,就疏于律己,貪欲日生,開始走上犯罪道路,最終以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一審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李人志留給人們的警示:第一,必須管好小節;第二,做到擇善交友;第三,嚴格管好家屬。像多數腐敗分子的經歷一樣,李人志的閱歷和犯罪情節毫無新意,就連警示意義也毫不新鮮。但李人志的《懺悔錄》引起人們的興趣:“我曾經有過美好向上的追求,也想做一個純潔高尚的人,沒想到如今卻淪為一名罪孽深重的階下囚。如果紀委、檢察院能夠定期不定期對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進行預防腐敗、廉政警示談話,我就可能不會犯罪……”按照這種邏輯,任何一個貪官都能為自己的腐敗找到合理的理由。可見,李人志的觀點荒誕不經,站不住腳,只能讓人們看到貪官的無恥一面。
李人志身居高位時,不見他有大作問世,如今淪落為階下囚,反而寫出別具一格的《懺悔錄》。他的《懺悔錄》表面上是在懺悔,實際上卻是在向紀委、檢察院推卸責任,為自己辯護。試問,李人志身為廳級干部,步入為官之路由來已久,黨紀國法中早就明文規定不允許官員貪污受賄,他難道沒有看到?一年一度,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廉政反腐會議難道不是提醒?紀檢部門查處的大大小小貪官難道不是提醒?紀委和檢察院作為監督官員的部門,雖然有義務監督李人志,但是,如果沒有人向他們舉報,不能掌握李人志的腐敗證據,要想遏制他繼續腐敗也是很難的。
李人志東窗事發,按理說應該認栽。他卻一副怨婦的模樣,怪組織,怪他人,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憑心而論,或許李人志走上腐敗的不歸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主要責任還是他自己。李人志的“埋怨”倒是提醒我們,對官員廉政行為的監督應該常規化、科學化,要以強有力的方式介入權力的運行,才能有效地防止類似案件的發生。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