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八談·命脈篇
摘要: 水潤中原何 平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一部中華文明史,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治水史。興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水乃命脈,古今皆然。離開水萬物就不能生長,離開水人類就不能生存,離開
水潤中原
何 平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一部中華文明史,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治水史。興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水乃命脈,古今皆然。離開水萬物就不能生長,離開水人類就不能生存,離開水社會就不能前進,離開水一切都無從談起。
水之興,利在經濟建設、環境改善、民生福祉;水之患,事關黎民存歿、社稷安危、文明興廢。古之善為國者,必先治水;如今發達之邦,定興水利。
中原因水而興,亦受水難之困:資源不足、污染觸目、浪費嚴重、危機潛伏。保護,刻不容緩;興水,重任在肩。
水潤中原,可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糧食安全,興水是根本出路;社會發展,興水是基礎支撐。加快發展、推動轉變,務必量水而行。
水潤中原,能打牢生態保護的屏障。生態安全,治水是關鍵環節;山川秀美,治水是當務之急。保護生態、優化環境,務必循水而治。
水潤中原,便夯實民生改善的基礎。飲水安全,水利是民生所望;供水保障,水利是民生之盼。著力民生、促進和諧,務必順水而為。
建設中原經濟區,應常思“水之重”;走好“三化”協調路,要常懷“水之憂”;打造糧食核心區,要常修“水之基”。
興水利,就要有胸懷天下的責任與使命。推動經濟發展,造福中原百姓,維護國家安全,夙興夜寐,不忘水利事大;
除水害,就要有心系蒼生的大愛與良知。生靈是否安寧?江河如何安瀾?飲水能否安全?居安思危,不忘水利事急;
定水策,就要有振興中原的遠見與智慧。大興農田水利,抗御水旱災害,保障糧食安全,宵衣旰食,不忘水利事重。
讀澤原的《豐水興利保發展》一文,不由得想起一段感人肺腑的歌詞:“童年時,你就是地圖上的一條河,長大了才明白你給了我很多很多。我的血管里流動的是你的血,我的子孫相承著你的脈搏。你的乳汁沒了,我的喉嚨也干裂。你不息的流淌給我永遠的收獲,你我之間的情感怎能割舍……我的無知,曾讓你心痛得流血;我的無禮,讓你的愁怨無處訴說。我知道對你的責任無法推卸,我應該敬你愛護你,我的母親河。”行行文字,句句歌詞,多么令人感慨,給人啟迪,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豐水興利保發展
澤 原
(一)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很少有哪一種資源像水一樣,對人類文明進程有如此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一個常識: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突臀迩晡拿鳎蛩杏芩甜B,隨水奔騰,與水共存。
幾千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水不僅是生命的搖籃、文明的根基,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社會和諧與進步、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命脈——水利興而百業旺,水利興而天下定,水利興而人心穩。
(二)為政之要,其樞在水。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
“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屬,水最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水利興而后天下可平”……在古圣先賢眼中,水之利害,關乎社稷安穩、國之氣運。
回望過去,興水富民、興水強國的事例燦若星河;披覽史書,因水利廢弛、水旱災害頻繁引發的社會動蕩乃至改朝換代不勝枚舉。
(三)日月運轉不止,江河奔流不息。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我國水資源形勢深刻變化,水利內涵不斷豐富,功能逐步拓展,領域更加廣泛,影響更為重大,地位更加凸顯。
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將水利提升到了空前的戰略高度。
近日,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加強水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為農業現代化、現代產業體系、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水利建設任務艱巨,要求更高。
(四)河南是全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水利事業發展具有與生俱來、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縱貫南北,水利樞紐地位極為突出。
建設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板塊,水利是不可分割的保障體系;打造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水利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走好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水利是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水利建設使命崇高、責任更大。
(五)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和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提供堅強保障,已成為事關我省現代化建設全局和長遠發展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省委書記盧展工指出,發展河南水利,要站位全局、拓展境界、與時俱進,從國家層面來認識河南水利工作的極其重要性,增強大水利的意識,形成大水利的規劃,創建大水利的格局,集聚大水利的合力。
(六)歷史推動著水利的發展,時代呼喚著水利的發展,人民企盼著水利的發展。重任在肩的河南水利,承前啟后,鍥而不舍,以務實重干、發展為民的精神、氣勢與韌勁,在不斷提高水利支撐保障能力的道路上砥礪奮進,譜寫出一幅幅盛世治水的磅礴畫卷——
水利孕安瀾。2361座水庫星羅棋布,130條骨干河道得以治理,1.63萬公里干支流河道堤防重新加固,防洪減災的骨架初步形成。黃河多次在河南境內決口、改道,“平地行舟”、“赤地千里”的悲劇不再上演;淮河流域平均每百年發生水災94次,“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慘景一去不返。
水利保糧豐。建設了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621萬畝,保障了糧食生產連續7年超千億斤。以全國1.42%的水資源量,生產了10%的糧食,養育了全國7.7%的人口。
水利促發展。“人工天河”紅旗渠燭照青史,小浪底水利樞紐造福百姓,南水北調工程潤澤中原,城鄉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江河成網,水系連通,猶如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為城鄉發展提供著不竭動力。
水利惠民生。2.3萬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大功告成, 2898萬鄉親告別吃水難;16.2萬丹江口庫區移民和諧遷安,舊貌換新顏; 3萬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以治理,荒山披綠,源清水秀。
一座座“長虹”凌空飛躍,一條條“巨龍”逶迤向前,一個個民生水利工程潤澤山川……“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宏大構想,逐步在中原大地開花結果、落地生根。
(七)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尤長。我省水利發展雖然令人鼓舞,但仍需頭腦清醒,常懷憂患——
水旱災害頻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從歷史經驗看,我省大約5年到6年一次大旱,4年到5年一次大水,60年左右發生一次特大干旱和特大洪水,此旱彼澇,旱澇交錯,“75·
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如果世界人均水資源是一滿杯水的話,我國人均水資源不過是一個杯底,而我省的人均水資源僅僅是杯底的1/5。更為嚴重的是,我省44.4%的河段受到嚴重污染,已威脅到城鄉飲水安全。
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然是影響我省農業穩定發展和糧食安全的重大制約。大多水利工程靠吃老本,“用的是大躍進的水,種的是學大寨的田”,3000多萬畝耕地仍然“望天收”,糧食持續穩定增產的后勁不足。
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我省基礎設施建設的明顯短板。大量田間工程“上級投入少,基層投不起,農民干不了”,水利設施“基礎脆弱、欠賬太多、全面吃緊”。
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相比,水利建設仍然乍暖還寒。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我省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羈絆;用水方式粗放、污染嚴重,仍然是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軟肋。
(八)“水多”、“水少”、“水臟”、“水渾”……水危機不是即將到來,而是已經從四面八方步步緊逼。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水危機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危機,因為它會直接導致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糧食危機、健康危機乃至生存危機。有專家斷言,在許多現實和潛在的憂患中,水危機是中國當前最大的憂患之一,是實現強國夢的巨大障礙。
喚醒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加快水利發展,轉變用水方式,已經到了一分一秒都不能拖延的時候了!
(九)水的危機,暴露出粗放的發展方式。水利的困局,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的誤區,根子是領導方式、發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的問題——
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治水意識淡薄。部分領導對水利建設口頭上重視、思想上漠視,強調得多、落實得少,表態得好、支持得差。一些地區基層水利單位人才短缺、后勁不足。
目光短視、急功近利,發展方式粗放。一些地方高耗水、重污染項目屢禁不絕,造成水質污染及資源性短缺。
開采過度、保護不力,監督管理不嚴。掠奪式開發及人為破壞造成河道斷流、濕地減少、水域被侵、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嚴重。
因循守舊、裹足不前,體制改革滯后。很多地區水事權劃分不清、部門職責交叉、辦事推諉扯皮。
凡此種種,造成我省用水需求加大與水資源短缺并存,生態脆弱與開發過度并存,污染治理與超標排放并存。長此以往,水資源難以承載、水環境難以承受、人與自然難以和諧、經濟發展難以持續。
水危機咄咄逼人,正在給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逼迫我們在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和用水方式上全方位轉型。
(十)古代的中國人曾把這里稱為泱泱大國,意思是我們生活在水的中央。今天生活在大國之中、大河之南的每一個人都面臨一個選擇,那就是我們與身邊的水究竟如何和睦相處、共生共榮?
趨利避害可堪大智大勇,迎難而上方顯英雄本色。解決當前水利存在的諸多不協調、不平衡,必須準確把握國情、省情、水情的深刻變化,推動領導方式和發展方式轉變,在轉中尋良策,在轉中謀發展,在轉中搶先機,在轉中求突破。
(十一)破解水利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根本途徑在于發展方式和領導方式的轉變。什么樣的領導,采取什么樣的轉變方式,關系我省水利發展的前景和成敗,關系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重水,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重視水資源。對水利建設的重視要毫不動搖,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心要堅定不移,大干水利的熱情要持之以恒。
惜水,像抓好節能減排一樣節約水資源。大力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著力強化工業和城市節水,樹立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的觀念,嚴控高耗水、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摒棄拼水耗的非科學發展之路。
護水,像對待生命家園一樣保護水資源。加強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實現水暢其流、河復其清,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使水利更好地惠澤民生、造福人民。
管水,像嚴格土地管理一樣管理水資源。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建立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努力建立節水型經濟和節水型社會,以用水方式轉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十二)實現全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本出路在于轉變用水方式。轉變用水方式,不僅考驗水利的應急抗災能力,考驗水利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同樣考驗各級政府和水行政部門轉變領導方式及發展方式的能力。
重塑人與水的關系,按自然規律辦事,從人水相爭向人水和諧轉變。合理開發、優化配置,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統籌建與管的關系,按社會規律辦事,從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變。創新工程管理體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運轉。
協調近與遠的關系,按發展規律辦事,從過度開發向合理利用轉變。讓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相適應,使河湖開發利用與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
理順控與調的關系,按經濟規律辦事,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既發揮公共財政主導作用,又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既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又推進水價形成機制和水資源配置機制改革。
(十三)加快用水方式轉變,根本目標在于不斷提高水利支撐保障能力,不斷開創水利建設新局面。
省長郭庚茂寄語我省水利: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我省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
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和希望同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展望水利新藍圖,水利建設任重道遠——
夯實農田水利根基,保障糧食安全。結合糧食核心區建設,大力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
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保障防洪安全。進一步完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積極打造戰略樞紐,保障供水安全。以小浪底水庫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依托,以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流域原有水系為構架,進一步強化我省“南北調配、東西貫通”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將河南打造成為華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樞紐。
大力發展生態水利,保障生態安全。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明顯改善,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資源保護和河流健康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東風勁吹,潮涌中原。工程建設上有大舉措,資金安排上有大投入,水資源管理上有大動作,改革創新上有大突破,基層服務體系上有大跨越,河南水利,紅旗招展如畫。
(十四)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最好的時代。中原經濟區方略已定,水利發展機遇空前。這是奮發有為的歲月。河南,大興水利的思想在統一,大干水利的合力在形成——讓江河更加安瀾、山川更加秀美、人民更加安康,河南水利風鵬正舉,正當其時!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