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不能一燒了之
摘要: 楊曉暉每到夏秋農作物收割季節,秸稈禁燒就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年年禁燒,但“煙霧鎖城”的現象還是年年發生,百姓愁,政府怨,為何禁燒這般難?焚燒秸稈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而且還會帶來很大
楊曉暉
每到夏秋農作物收割季節,秸稈禁燒就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年年禁燒,但“煙霧鎖城”的現象還是年年發生,百姓愁,政府怨,為何禁燒這般難?
焚燒秸稈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而且還會帶來很大的火災隱患,每年因焚燒秸稈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毀樹事件不絕于耳,雖然焚燒秸稈的危害人盡皆知,但還是屢禁不止。群眾說:現在農村很少用秸稈燒火做飯,地里大量秸稈沒地方堆放,賣吧,費時費力不說,還找不到收購的廠家;燒吧,政府又不讓,我們也是兩難。政府部門也有難處:年年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禁燒,但效果依然是這邊禁,那邊燒,搞得人身心俱疲。
有沒有一種讓群眾和政府都不為難的辦法?有,還很多!國外除傳統的將秸稈粉碎還田作有機肥料外,還走出了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秸稈乙醇、秸稈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稈的利用值和利用率。丹麥農民將秸稈賣給電廠發電,電廠降低了原料成本,居民獲得了實惠的電價,而秸稈燃燒后的草木灰又無償地還給農民作了肥料,形成了一個工業與農業相銜接的循環經濟圈。國內的秸稈綜合開發利用卻處在技術不成熟、投資比較大、效果比較差的窘境,農民急于焚燒,政府急于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擊戰。
有學者算過一筆賬,如果我們將秸稈在農村就地變為國家急需的工業原料,將給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可以設想:如果能轉化我國每年7億多噸秸稈的50%,將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在實踐中,國內也有不少地方創造性地利用秸稈造紙、生產秸板等,既增加農民收入,還能出口創匯,使秸稈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地方用秸稈栽培食用菌,建一座
秸稈綜合利用前景廣闊,只要我們加以引導,給予扶持,不僅能有效解決秸稈禁燒難題,而且還會創造很可觀的經濟效益。
所以,秸稈不能一燒了之。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