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卸任市長受追捧說起
摘要: 胡殿文最近, 一位“卸任市長”受到網友的追捧,他就是常州市原市長王偉成。眾多網民說他是“真心實意拍百姓馬屁的市長”,要送他一把“萬民傘”,還要“萬人空巷謝老王&r
胡殿文
最近, 一位“卸任市長”受到網友的追捧,他就是常州市原市長王偉成。眾多網民說他是“真心實意拍百姓馬屁的市長”,要送他一把“萬民傘”,還要“萬人空巷謝老王”。常州老百姓對一位即將卸任的市長如此“在意”,充分體現出一種新時期的干群關系,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振。筆者從網友的描述中發現王偉成的從政意識至少有兩點令人敬佩:
一是“把百姓往心里裝”的民生意識。王偉成一個最基本的執政理念是以民為本,為百姓利。他說,百姓最需要的是過上好日子, 要像孝敬父母一樣對群眾投入真情,像對待兄弟姐妹一樣惦記群眾的利益,想群眾所思所急,做群眾所憂所盼。在任期間,常州市公交、公園和公廁這事關百姓利益的“三公”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住房、就業、就學等民生大事明顯改觀,市民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二是“站好最后一班崗”的責任意識。“政如農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他“當了6年市長從不分工作日與休息日”,體現的是一種勤政狀態,一種對工作執著追求的理念。而“卸任前最后一天仍然到辦公室工作”,則體現了“站好最后一班崗”的責任意識。一般來說,一個干部離任的時候,多少會有點失落感,或者一點怨氣。王偉成卻說,市長任期到了,理所當然要回歸老百姓。
有一幅楹聯叫做“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意思是說,為官者卸任去官之后,老百姓在日常的談話中對他的評價,往往是最客觀、最公正、最真實的。那些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人,理所當然會得到群眾的好評和贊揚,為后人留下一個好的名聲。
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奧斯特夫斯基“只為家庭活著,這是禽獸的私心;只為一個人活著,這是卑鄙;只為自己活著,這是恥辱”的名言為座右銘,兩袖清風,一心為民,在老百姓的心中鑄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相反,有的領導干部,尸位素餐,昏聵無能,當官做老爺,且腐化墮落,在任時人們就盼著他趕快下臺,下臺時大家額手稱慶,鼓掌叫好,甚至放鞭炮“歡送”,其政聲之壞、名譽之惡,可想而知。
一個領導在位時得到贊揚不少見,在去職離位后得到贊揚不多見。 前些年媒體報道山東壽光縣委老書記王伯祥,離開崗位已經18年,當地干部群眾依然如數家珍般地說他在位時給老百姓辦的好事,委實令人感嘆。 云南省保山地委原書記楊善洲之所以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終堅持以正確的事業觀干事,在困難面前敢于開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風險面前敢擔責任,退休后仍然投身綠化荒山,創造出了新的業績。楊善洲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草帽書記”“種樹書記”“農民書記”,是因為他視百姓為親人,寧可自家清貧,也要掏錢為困難群眾添置衣物、買種子、買牲口,樸素的行為背后流淌的是大愛的甘泉,體現的是人民至上理念。
人民群眾是最有力的評判者。因此,作為領導干部要知民情、懂民意、解民難。俗話說:“近山知鳥音,涉水識魚性。”要堅持深入到百姓中去,串串老百姓的門,聽聽老百姓的話,吃吃老百姓的飯,與老百姓打成一片,通過調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使之各項決策和工作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倘若足不出戶,高高在上,遠離群眾,何來知民,又怎會懂民、愛民呢?至于那些弄虛作假、中飽私囊和以權謀私的人,老百姓的眼睛更是雪亮的,那炫耀一時的“輝煌政績”,也最終將在人們的怨聲中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