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風波折射出什么
摘要: 曹媛媛不久前,據媒體報道,大陸生產的食品首次查出含塑化劑。國家藥監局發出通知,在廣東、浙江4家企業8個樣品中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簡稱塑化劑),目前對發現已采購相關產品的,立即進行封存,并配合做
曹媛媛
不久前,據媒體報道,大陸生產的食品首次查出含塑化劑。國家藥監局發出通知,在廣東、浙江4家企業8個樣品中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簡稱塑化劑),目前對發現已采購相關產品的,立即進行封存,并配合做好問題產品處置。
在臺灣被塑化劑折騰了數天之后,大陸生產的食品也告失守。在公眾看來,這個消息雖有點遲,但也并不驚訝。自臺灣塑化劑風波爆發以來,網上很多網民就“斷言”大陸產的食品也有塑化劑。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但卻言之鑿鑿,相當“自信”。
如今,公眾的判斷不幸言中。對塑化劑判斷的自信,實際上是對食品安全前景的不自信。公眾的不自信源于商人的“黑”和監管者的“懈”。黑心商人為謀取利益,不惜以次充好,使假摻毒。而監管者的后知后覺,被動執法,更讓公眾不滿。作為食品把關人,食品監管者總要等到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才去測毒、查毒。這種執法心態和執法效率,如何讓公眾滿意、放心!也難怪公眾現在經常發出我們還能吃什么的感慨。
公眾對食品生產和監管的不自信,久而久之,必然對食品安全失去信心,從而懷疑一切市場銷售的食品,懷疑監管者的一切努力。長此以往,無論對食品市場的發展,還是對政府的形象、信譽都是巨大的打擊。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