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不應止于“驗明正身”
摘要: □趙志疆 近年發生的各類食品安全事件,大多與添加劑密切相關,乃至于時至今日,添加劑儼然成了不少市民眼中的“洪水猛獸”。實際上,添加劑本身并沒有罪——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添加
□趙志疆
近年發生的各類食品安全事件,大多與添加劑密切相關,乃至于時至今日,添加劑儼然成了不少市民眼中的“洪水猛獸”。實際上,添加劑本身并沒有罪——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添加劑,可能就不會有現代化的食品加工業,因為合理使用添加劑不僅可以改善或提高食品營養價值,而且便于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和儲藏。當然,添加劑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隨意添加。
增稠劑、水分保持劑、增味劑、焦糖色……這些都是經常出現在食品中的添加劑名稱,但是有多少消費者明白,這些陌生的名詞背后,到底對應著一些什么樣的東西,以及這些化學物質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通過相關檢測,名正言順地進入我們的口中?
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后,職能部門總會適時發出消費預警,將添加劑列入黑名單或限制其使用范圍。但食品添加劑的范圍實在太廣泛了,如此提醒,很難做到一勞永逸。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名單,是經過專家論證和科學風險評估的,那么,除了告訴消費者最終結果之外,論證與評估的詳細過程和數字依據,能否適時對外公布,以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呢?如此群策群力,恐比職能部門以一己之力獨自鏖戰,簡單有效得多。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通知》要求,嚴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只有加大對違法使用添加劑行為的打擊力度,從而增加風險成本,才是解決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途徑。只有這樣,才能使消費者相信,被強制要求標注在食品上的,是商家的信譽保證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質檢承諾,而不是一些令人不知其然的化學名詞。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