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基層醫生不能僅靠收入
摘要: □張海英 衛生部部長陳竺說:“我很有負疚感,這兩年基層衛生系統工作量劇增,但是有些醫院還存在收入下降的情況。”(3月18日《新京報》)在統計顯示城鎮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部分基層衛生工
□張海英
衛生部部長陳竺說:“我很有負疚感,這兩年基層衛生系統工作量劇增,但是有些醫院還存在收入下降的情況。”(
在統計顯示城鎮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部分基層衛生工作者收入不增反降,的確值得反思。據統計,2010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診療人次達30.2億,占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的51.7%,比2005年提高9.81億人次。這組數字說明醫改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時也折射出基層衛生工作者工作量大增。
基層衛生工作者收入不公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收入不及大醫院的1/3。正因如此,有的農村基層衛生工作者不得不半耕半醫,有的城市基層衛生工作者要么離開基層,要么放棄醫務職業。全國人大代表李振江在今年兩會上透露,上世紀70年代我國農村鄉鎮衛生從業人員數有350萬人,到2008年底降為90萬人。基層衛生工作者的流失,不僅影響到基層醫療水平,更影響了整個醫改大局。筆者以為,陳竺部長表達“內疚”,其實也是提醒我們要反思醫改每個環節的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市衛生局日前透露,全市社區醫生的薪酬待遇,年內有望從目前的人均4.2萬元/年漲至人均5.8萬元/年。然而,并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這樣重視基層衛生工作者收入問題。去年兩會上,陳竺部長表示,某些地方政府輕視民生致使對衛生系統投入不足。
然而,即使重視基層衛生工作者收入,也不一定就能留住人、用好人。一個行業的從業者不僅要看眼前的收入,還要看社保水平和個人成長空間。但是,很多地方沒有為基層衛生工作者提供好的發展空間,不僅醫療條件差,而且技能培訓不夠,職稱晉升機會少。可見,只關心基層衛生工作者收入遠遠不夠。反思醫改問題的不能只是一個部門,參與醫改的各部門都需要反思自己職責內的問題,落實醫改政策的地方政府更要反思。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