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讓孩子“飛”
摘要: 姚 晶最近筆者聽說這樣一件事:有個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通過招聘考試被一家五星級賓館錄用了。第一個月上班,這位大學生被安排去酒店廚房洗碗,接受基層鍛煉。結果家長知道后,拉著孩子憤然辭職,臨走時
姚 晶
最近筆者聽說這樣一件事:有個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通過招聘考試被一家五星級賓館錄用了。第一個月上班,這位大學生被安排去酒店廚房洗碗,接受基層鍛煉。結果家長知道后,拉著孩子憤然辭職,臨走時口口聲聲說,這么多年孩子一直讀書,在家里就沒洗過碗。言外之意,她的孩子受不了這樣的委屈。
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家長。在子女就業時,他們往往抱有一種溺愛的心態:生怕孩子吃虧、受苦,孩子一旦有所不順,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與其說這些家長是心疼孩子,倒不如說已經到了過度呵護的地步,這樣反而斷送了孩子的職業前程。他們更像“保護傘”,培養出來的孩子只能算是溫室里的“花朵”,孕育不了甘甜的“果實”。
還有一類家長,在孩子就業時動不動就扮演“保姆”角色,甚至越俎代庖,替子女包辦一切。在很多招聘會上,家長們耐心排著長隊投簡歷,子女卻悠閑地坐在一旁玩游戲,此情此景令人感嘆。不久前,某高校一位教授招收研究生,結果來電話咨詢的有很多居然是家長,這讓教授很詫異:“孩子都要讀研了,難道連這點小事兒都要家長包辦?”教授當即決定,凡是由父母出面的學生,一律不予考慮。
上述兩類家長,可以說是當下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典型”。無論哪種做法,最壞的結果就是孩子永遠長不大,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不懂處理問題,不會克服困難,更談不上吃苦耐勞,最后難以適應社會,甚至可能被社會淘汰。
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寒窗苦讀的學子,再到跨入社會的職場人士,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獨自去面對社會。踏上工作崗位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人生歷練,家長們應該讓孩子“放心去飛”,所謂“先苦后甜”,哪怕讓孩子在起步階段吃點苦頭,嘗一下失敗的滋味,那也將成為伴隨他們一生的財富。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