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期盼更多的公益回歸
摘要: □趙 鋼 公辦幼兒園建設提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做營利性企業……今年全國兩會上,相關政府部門和官員釋放出的一系列“公益信號”引人關注。人們期待著,有更多的社會事業回歸公益本
□趙 鋼
公辦幼兒園建設提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做營利性企業……今年全國兩會上,相關政府部門和官員釋放出的一系列“公益信號”引人關注。人們期待著,有更多的社會事業回歸公益本色,公共服務體系的陽光能夠照耀社會每一個角落。
完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加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長期以來,對于經濟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我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不少漏洞,許多本該政府部門免費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掏癟老百姓的“錢袋子”。昂貴的醫療花費、沉重的學費、不斷上漲的景區門票……諸多開支增加了百姓負擔。
讓更多的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回歸公益,這是經濟發展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百姓的熱切期盼。陜西神木縣推行的免費醫療改革、吳起縣推行的高中免學費探索……之所以贏得很多支持,正是體現了這種公益的回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讓普通百姓感受到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實現更多的公益回歸,當務之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轉變理念,樹立公共服務觀念。一方面,要切實扭轉過度的“增收”和“經濟效益”思維,讓一時的“賺錢效應”讓位于廣大群眾利益;另一方面,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總量。財政部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中提出:將優先保障加強“三農”、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
實現更多的公益回歸,還要時刻勿忘向基層、農村傾斜。目前,公共服務體系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差距很大,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必須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少一些好上加好,多一些雪中送炭,讓有限的公共財政惠澤最困難的地方和最急需的人群。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