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想著從百姓兜里掏錢
摘要: □曲哲涵 春節期間茶余飯后,生活壓力仍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年底紅包不大,可衣食住行、教育費用、養老開支都在漲價。好多人還擔心,這幾年頻繁使用稅收杠桿調控經濟,越來越多新稅種的開征,會不會進一步增加百
□曲哲涵
春節期間茶余飯后,生活壓力仍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年底紅包不大,可衣食住行、教育費用、養老開支都在漲價。好多人還擔心,這幾年頻繁使用稅收杠桿調控經濟,越來越多新稅種的開征,會不會進一步增加百姓負擔?
有朋友埋怨:你看,樓市虛火就增加契稅乃至出臺房產稅;為節能減排出臺的車船稅法,匡算下來,60%的車主增加負擔……僅購車一項,就有購置稅、增值稅、過路費、年審費、牌照費,各種稅費占了購車總費用的40%;眼下為了治堵,擁堵費和環保稅也都箭在弦上。“為啥一調控,就讓老百姓掏錢呢?”朋友說。
朋友的話不盡全面,近年出臺的稅費減免政策也不少。比如招工稅收獎勵、社區超市減稅、家電下鄉補貼、新能源汽車補貼等。但人們接觸多、感受深的,仍是“懲罰性”的措施多,“獎勵性”的措施少。
稅與費是調節經濟的杠桿,國家通過稅種、稅率的設計,實行減、免、退、規定起征點等鼓勵或限制性措施,引導人們將生產經營決策和消費選擇同國家經濟發展規劃相一致。既是杠桿,就得抑揚兼顧,恩威并重。但現在,“杠桿”似乎變得“一頭沉”了,像一把用于責罰的戒尺,動不動一個孩子犯錯,所有人都被打屁股……
更何況,“懲罰性”措施往往治標不治本,收效并不理想。比如:治理交通擁堵,關鍵在于解決大城市快速增長的人口和道路設施不足、交通管理體系落后之間的矛盾,不能一味指望擁堵費和環保稅。凡此種種,政府在經濟社會管理等方面該盡的責任,怎能讓百姓去繳稅“埋單”呢?
“獎勵”的措施和力度還應加大。比如,企業年金稅前繳納、農業保險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事關城鎮企業職工養老和農民養殖種植的風險保障,具有普惠性,在國外已施行多年,在我國卻千呼萬喚不出來。再如,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可現行的個稅方案讓大款不痛不癢,卻令月薪六七千元、上有老下有小的工薪族繳稅近千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不利于壯大中等收入人群,還應適度調整。賞罰分明,“杠桿”能上也能下,對于調節經濟將發揮事半功倍、更為積極的作用;讓納稅人經常嘗到“反哺”的甜頭,也將極大提高人們的“稅收幸福指數”。
這兩年,一些地區已經嘗試面向居民個人的稅費“獎勵”措施,比如開展餐飲消費發票刮獎、個人所得稅部分抵房貸按揭等活動,但總體上都缺乏法律依據。有關“個人稅負獎勵”的制度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在車船稅法草案的討論過程中,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老百姓納的稅已經夠多的了,我們稅收立法的出發點不要總想著從老百姓兜里掏錢,而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怎么給老百姓減稅。”這話聽著很給力!
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凈鼓勵價值”,指來自于鼓勵措施的價值減去限制措施的價值。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多一些“獎勵性”的稅費措施,將會產生多大的“凈鼓勵價值”呢?真是令人遐想聯翩!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