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不愿來,企業不妨“去”
摘要: □成 彪 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長期親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農民工不愿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農民工表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不能讓孩子再跟他一樣,寧愿少掙點錢也要
□成 彪
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長期親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農民工不愿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農民工表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不能讓孩子再跟他一樣,寧愿少掙點錢也要培養好孩子。(
有了孩子,沒錢教育,是個悲哀;掙到了錢,孩子廢了,是最大的悲哀!很多農民工外出打工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打工掙錢了但孩子有問題了,還不如在家少掙點錢好好培養孩子。這樣的思維一點兒也沒錯!
如此一來,從珠三角、長三角蔓延至內地的“用工荒”,就因為留守兒童問題而沒招兒了?那倒也不是,農民工有了新想法,企業主為何不及時轉換思維?《古蘭經》里有一個經典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會“移山大法”的大師,請他當眾表演。大師在一座山的對面坐了一會兒,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表演結束,眾人大惑不解。大師道,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就像“大山”一樣,是我們無法改變或暫時無法改變的。“移山大法”啟示我們:如果事情無法改變,我們不妨改變自己。本地企業招工困難,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一些企業何不把廠子搬到農民工的家鄉去,讓農民工在家門口既能上班又方便照應孩子?或許有人會說,企業不是小漁船,揮篙搖槳想到哪兒就到哪兒,但內地求“企”若渴,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和勞動力資源的豐富足以讓企業主賺回比遷企投入更多的回報。也有人說,如此一來,遷出方沒有得益了,把企業組團、整體經濟區建到內地,合作共建、稅收分成行不行?
任何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終將與其人力資源相適應,寄生外地“人口紅利”注定行而不遠。眼下中國的企業用工狀況,很像改革開放初期的國際市場:外國因勞動力資源匱乏,很多大集團、大企業發生了“用工荒”,需要從外國吸納勞動力,于是有了出國勞務的說法。然而,出國勞務畢竟不是簡單的外出打工,其“不方便”包含很多方面、很多門檻,愿意出國打工者的數量在下降,最終能出國的更寥若晨星,根本難以滿足國外勞務市場的需求。于是,很多大集團、大企業瞅準中國的開放市場,直接來華投資或搬企入華,就地吸納勞動力,就地開展銷售占領市場,幾乎都賺得盆滿缽盈。
世界知名的大集團、大企業幾乎都在中國有分支機構,有些甚至總部就設在中國。外國商人用“山不過來,我就過去”,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生產營銷之道,國內的東部企業、商人為什么不能“過去”?要知道,內地幾乎所有地方都希望發達地區企業遷移、產業轉移,最歡迎經濟園區整體搬遷,年年忙招工的企業主們還等什么?在徐州市睢寧縣的一次招商會上,播放過一個小學生的錄像片,叫“有個大項目才有完整的家”。大意是,爸爸外出打工,他是留守兒童,他希望建成一批大項目,爸爸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農民工不愿過來,東部的一些企業主就該考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過去”。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