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納稅低于5萬元就無購車資格?
摘要: □晏 揚 如果居民不納稅,或年納稅低于5萬元,就沒資格購買汽車——這是浙江政協委員周建橋的建議。周建橋的觀點是:國家在交通設施上的投入來自納稅人,如果居民不納稅,購車占用公共設施就不合理
□晏 揚
如果居民不納稅,或年納稅低于5萬元,就沒資格購買汽車——這是浙江政協委員周建橋的建議。周建橋的觀點是:國家在交通設施上的投入來自納稅人,如果居民不納稅,購車占用公共設施就不合理,為治堵,應限制不納稅的居民購車,只有企業或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個人才有購車資格。(
政府在交通上的投入來自全體納稅人,所建交通設施亦為全民共享。既然是公共設施,每個人都有權“占用”之,豈能將公民分為三六九等,允許有些人占用而禁止另一些人占用?如果一部分民眾因納稅較少(按周建橋的說法是“不納稅”)就喪失了購車資格,依此類推,納稅較少的人也沒有權利在大街上行走,因為街道同樣是公共設施,建設投入也來自納稅人。
實際上,任何人購車、用車,在占用公共設施的同時也在為政府的稅費收入添磚加瓦。購置稅、車船稅、燃油稅,過路費、過橋費、進城費、停車費、驗車費、保險費、車牌費,沒有這些多如牛毛的稅費收入,政府在公共設施上的投入從何而來?人們購車、用車怎么就“給國家增加了額外負擔”呢?
年繳納個稅5萬元以上意味著年收入25萬元以上。按照他的建議,年收入25萬元以下的人都沒有購車資格。如此荒謬之辭,簡直有侮“建議”二字。這樣的建議,且不說民眾答不答應,政府首先就不會答應。
一名政協委員提出如此雷人的建議,看似偶然的特例,其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代表性。當中國進入汽車社會,政府對待汽車的態度是復雜的。最理想的狀態是大家都買車但都不用車,既增加政府收入又不給城市添“堵”。可是世上哪有這等好事?政府既然通過汽車消費獲得了大量收入,就應承擔起擴大道路資源、保證道路暢通等公共服務職能;廣大車主既然為政府收入、拉動內需、汽車工業發展以及就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就有權享受更好的道路交通服務。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