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感受是減排效果的最好標準
摘要: □陶短房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城市節能減排高峰論壇上透露,經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節能目標有望如期實現,
□陶短房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城市節能減排高峰論壇上透露,經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節能目標有望如期實現,而減排目標已提前完成。
減排并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承諾或一項國際義務,更是攸關環境、未來和每個中國人身體健康的大事、實事,節能、減排目標如期、提前完成,自然是一件讓所有人都高興的事。
然而高興之余,不免要細算一下減排賬。
中國的減排目標是以單位GDP能耗來計算的,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固然是個讓人聽著很順耳的數據。可中國GDP總量的增長率下限也是“保八”,即使按照這個保守數據計算,能耗和碳排放的絕對總量,仍然是在大幅度上升,而不是下降。這當然不是要指責什么人,但至少應注意到這個“單位值已在下降,絕對值仍在上升”的現象,并由此意識到節能減排、整治空氣污染和防止地球暖化任務的艱巨性、長期性,而不至于對“如期實現”、“提前完成”過于沾沾自喜,只看見成績,而看不見問題和局限。
有報道指出,自哥本哈根峰會以來,“低碳概念”在中國走紅一時。聲稱要發展低碳經濟、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中國城市,竟多達100多家,但大多數連最基本的工作都未做扎實,沒有省市級的碳排放清單,缺乏中央與地方間財政投入分配方案,甚至連城市基礎碳排放量的統計和計算方法也不完整、不統一。不久前,一些地方更爆出為達到減排“硬指標”而強行拉閘限電的消息。由此可見,“如期實現”、“提前完成”的節能減排目標,其數據本身也并非沒有問題和爭議,更何況數據指標,并非衡量節能、減排和治理空氣污染的唯一標尺。
其實減排效果好不好,節能效果大不大,完全可以多看看天色,少看看數據。
冬季是中國北方城市燃煤取暖的季節,是能耗和碳排放集中的時段。節能、減排的直接效果,理應體現為大氣中懸浮顆粒、煙塵等的減少。
對于此,普通老百姓完全無需看什么數據、分析,只消看看一冬有幾個藍天的日子,看看早晚高峰(那又是一個排放大戶——機動車集中上路的時段)時的天色如何,嗅一嗅馬路上的氣味,數一數霧天有幾個,需要戴口罩的天數又有幾天。節能效果如何,減排成效怎樣,大家都會打出一個分數。
不僅如此,排放到大氣中的碳顆粒還會弄臟建筑外墻,污染雨水和地下水。長期在高碳排放的大氣環境中生活,人們的呼吸系統疾病和皮膚病發病率會上升。相對于抽象化、概念化,甚至政績化、形象化的指標、數據,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碳排放影響是多了還是少了,是社會、公眾更容易理解、更愿意相信的佐證。
減排不減排,關鍵看效果。這效果不是數據、指標和完成率這些紙面上的東西,而是天色、氣味、市容,呼吸道系統發病率等實實在在、說得清道得明的東西。正因如此,談減排效果,應多談些天色,少談些數字。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