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油價”莫忽視通脹下的民眾感受
摘要: □邢曉春 10月26日的成品油價格調整并不出乎預料,在正式調價消息出爐之前,各種猜測已經遍及網絡。按現在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一段時間之后,國內油價作出調整在所難免。只是在通脹背景下
□邢曉春
對多數老百姓來說,農產品價格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物價上漲了,錢貶值了。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9%,食品價格上漲6.1%,9月份CPI同比上漲3.6%。在這樣的背景下,公眾實際上擔心成品油價格上調會間接推動物價上漲。成品油價按照尚不合理的定價機制上漲,顯然是忽視了當下民眾的切實心理感受,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不良社會效果。
老百姓對物價上漲保持敏感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人不關心自己的購買力。只是在對待不同商品的價格上漲時,公眾的態度可能會迥然不同。多數農產品價格上漲,老百姓雖有意見,但容忍度較高,較少有人將責任推給特定群體,很多人都能理性地從市場供需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但以市場壟斷為前提的成品油漲價則缺乏合理的基礎,石油企業就成為民眾抱怨的目標。
這種定價機制的弊端早已成為共識,國家發改委也承認,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正在擬定當中。然而,如果合理的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不能出現,在物價上漲的背景下,民眾和油企之間的矛盾或許會進一步激化。顯然,這樣的局面是各方都不愿看到的。
不合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相對于控制通脹的短期政策目標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長期戰略來說,是一種政策“內耗”。日前,央行在時隔兩年多后上調了銀行存貸款利率。這一舉措無疑顯示,當下決策層已經把通脹當作了影響經濟運行的頭號“大敵”。不合理的成品油價上調,無疑會削弱反通脹政策的效力。而民眾在成品油上增加支出,并不是擴大消費,而是讓更多的財富流向壟斷企業,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經濟結構和國民財富分配結構的失衡。上述問題恰恰正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社會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毋庸諱言,現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必須盡快調整。盡管在當前的CPI中,成品油價格所占比例很小,但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消費市場,成品油價格問題在公眾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就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而言,通脹與民生必須成為重要衡量指標。
目前,國內石油市場被幾大國有油企壟斷,短期內打破這一格局、實現經營主體多元化的希望不大。我們可以考慮采用指數定價或者定期微調的方式來引導市場預期,短期內甚至可以對公共行業實施油價管制。這些措施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油價問題,但在公眾普遍預期通脹的背景下,從控制物價和關注民生的角度出發,這樣做未嘗不可。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