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晚宴是
摘要: □趙健雄 不管算不算勸捐,比爾·蓋茨與巴菲特9月29日在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舉辦的晚宴,主題無疑是慈善。這兩位美國乃至世界頂級富人正是為此而來。其實中國是個慈善傳統深厚的國家,儒釋道三教,均有與
□趙健雄
不管算不算勸捐,比爾·蓋茨與巴菲特9月29日在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舉辦的晚宴,主題無疑是慈善。這兩位美國乃至世界頂級富人正是為此而來。
其實中國是個慈善傳統深厚的國家,儒釋道三教,均有與之相關的寬闊內涵。“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內容,“仁者愛人”乃其基本出發點,用孟子的話來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佛教以慈悲為本,而這種利他主義道德觀的具體實踐就是布施。道教思想中也不乏勸善去惡的嘉言,如《老子》一書中就有“施恩布德,世代榮昌”、“人行善惡,各有罪福,如影之隨形,呼之應聲”等。
幾千年來,這些思想深入人心,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問題在于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轉型,上世紀50年代以后,“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慈善概念,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民”是有階級性的,不同時期總把一部分人排除在外,加上對階級斗爭的日益強調,“惻隱之心”乃被輕慢。到了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多年來普遍的赤貧狀態使人對財富的追逐近于瘋狂,很難體會到金錢只是社會運轉的一種媒介,就個人而言決非生活的全部。
傳統中國社會,階層排列順序是士農工商。商人位居其末,雖然坐擁金銀,但并不受人尊敬,所以一些有錢人要買官。即使用某種不道德手段,也意在得到人們道德上的首肯。早年,方志敏留下遺言: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但現在還有多少他的后繼者,仍以清貧自傲呢?
當“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成為改革的策略后,占有金錢多少成為成功與否幾近唯一的標準,社會分配出現失衡、慈善精神喪失便難以避免了?,F在有人把中國企業家中少有慈善家歸之于他們的財富積累還不夠多,無疑是荒謬的。沒有多元價值觀與某種意識形態支撐,那些以金錢為人生全部目的,又使盡種種手段才聚斂起財富的人,如何可能輕易地拋撒它們?說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卡內基,把經商看做是替上帝服務的機會,這與僅僅建筑在個人貪欲上的發財是不一樣的。比爾·蓋茨與巴菲特也都是這種清教文化的秉承者。
精神背景不同的中外富人,如今坐在一起交流慈善活動心得,是讓人鼓舞的景象。我也相信,中國遲早會產生自己的比爾·蓋茨與巴菲特。我們都還記得,這塊土地上曾有多少公而忘私的英雄與普通民眾。眼下問題之一是,像雷鋒這樣的人,能否在目下的經濟環境與制度安排中發財?叫人欣喜的是已經出現了陳光標。就在此次晚宴上,他向比爾·蓋茨與巴菲特提出,怎樣把世界上的富豪們都集中起來,成立一個慈善基金組織。就個人資產而言,陳與比、巴顯然不是相同級別的,但在精神上,卻并不遜色。
晚宴現場,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微博中轉述巴菲特的話:“我沒有因為錢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捐出的錢卻可以改變千百萬人的生活方式。”難道這不是更大的幸福嗎?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