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換教材是行業潛規則嗎
摘要: □李泓冰 安徽五地發生的換教材風波,可以說是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提醒:如此亂象,是不是該從根本上、規則上管一管了?因為,沒有明規則的管束,必有潛規則的流行。乍聞安徽阜陽、滁州、淮南等五地初中生新學
□李泓冰
安徽五地發生的換教材風波,可以說是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提醒:如此亂象,是不是該從根本上、規則上管一管了?因為,沒有明規則的管束,必有潛規則的流行。
乍聞安徽阜陽、滁州、淮南等五地初中生新學期換了英語課本,覺得不算大事兒。各地中小學近年都在折騰教改,常常集中更換教材。與時俱進嘛,把過時落伍的教材換掉,何必大驚小怪。
細看新聞,蹊蹺來了。近百萬初中生突然換英語教材,背后大有文章:這些地區的初中英語教學起步晚,學生基礎弱,新教材內容陡然加深,師生措手不及,不知該如何準備中考。明顯違背常理的事兒,為何一意孤行?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了潛規則:選用哪套教材,有決定權的官員獲利空間巨大,可能高達數百萬元之巨。還有一些細節值得玩味:換課本的通知中,欲蓋彌彰地加了一句“不予公開”;五地的新教材選了兩家出版社出版,不知是不是兩頭都沾了利益,才只得各分一杯羹?
原來,換課本和教改無關,倒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阿二不曾偷”。
其實,這套教材出版的“潛規則”,并非始于安徽、始于今日。圈內人爆料,這套把戲由來已久,是“這個行業的普遍現象”。
當年,在省(市、區)的出版界,肥得流油的必是獨家壟斷教材或教參出版的教育出版社。這些出版社不費吹灰之力的生財之道讓不少同行眼紅。自2003年起,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制,打破了教材出版的壟斷格局,令很多有資格出版教材的出版社大為興奮。因為這個蛋糕巨大,各出版社為了多爭取訂單,自然使盡渾身解數。而使用成本較低見效頗快沒啥風險的返點、回扣之類的伎倆,幾乎成了水到渠成的“題中應有之義”。圈內人說了,這個返點,雖頗豐厚,也只占出版社收獲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以小賺大,何樂而不為?
通行了多年的“潛規則”,教育主管部門難道真的一無所知?為什么沒有防范或懲處的措施?如果行業主管部門坐視“潛規則”流行,那就如同請君入甕、誘人犯罪。
安徽五地發生的換教材風波,可以說是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提醒:如此亂象,是不是該從根本上、規則上管一管了。比如,實行更換教材聽證會制度,請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甚至學生代表參加,把“有決定權”的人從二三人擴至上百人。要通過所謂“利益流通”來擺平上百人,難度和成本都大大增加,潛規則也就不會流行了。
對于那些“水到渠成”的潛規則,難道總要等到若干年之后東窗事發,才去重視嗎?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