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溝通中和諧共處
摘要: 邵 民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思想交流、情感交換、信息傳遞的重要手段和橋梁,是實現一個團隊精誠團結、和諧共事的有效方法。主動溝通與被動溝通的效果往往有明顯的區別,主動溝通者更容易與別人建立并維持廣泛良
邵 民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思想交流、情感交換、信息傳遞的重要手段和橋梁,是實現一個團隊精誠團結、和諧共事的有效方法。
主動溝通與被動溝通的效果往往有明顯的區別,主動溝通者更容易與別人建立并維持廣泛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更有可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功。因此,溝通是否主動往往決定溝通的效果如何。主動溝通,首先要平等對話。在溝通中,領導者一定要用平等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溝通對象,這樣才能形成與下屬的心理兼容,使彼此產生愉悅、滿足之感,創造和諧的溝通氛圍,否則就容易給對方制造心理壓力,使對方不敢溝通或者溝通時不敢講真話。在溝通中,即使溝通對象有不同看法,領導者也要心平氣和地去解釋、說服,以理服人,而不能自以為是,以權壓人,更不能一聽到不同意見就感到難以接受,如果真是自己的認識脫離了實際,或者是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出現了偏差甚至錯誤,就要勇于面對,敢于承認。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表面上做出一種要與群眾平等對話的姿態,而一旦聽到不同意見特別是聽到對自己的批評意見,就感到不舒服,并記在心里,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群眾再也不敢講真話、實話了。其次要互動交流。溝通必須是相互的,溝通雙方既是信息的傳遞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如果在溝通中不斷地強迫對方聽自己說,不但達不到溝通的效果,而且會激起對方的反感情緒。其實,在對問題的分析與看法上,不存在上下級之分,因為每個人受教育的程度、所學的知識、思維方式對信息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所以對問題的理解與分析結果就存在差異。因此,溝通的過程就是“異中求同”的過程,只有溝通雙方都據理而“說”和誠意地“聽”,才能達到互動交流、愉快溝通的效果。
溝通時,有一個融洽的環境非常重要,而創造融洽的溝通環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強情感交流,即用心交流。首先要交心。溝通時,要常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即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有時,即使我們講話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不注意對方的感受,也很難讓人接受。因此,在溝通中,常用“我覺得……你看這樣可不可以、行不行”、“我贊同你的觀點,同時我認為……”等交心式的語氣表明自己的態度,則會更容易讓人接受。其次要誠心。溝通應該從彼此信任的氣氛中開始。在與群眾進行溝通時,如果像有的干部那樣,以作秀的態度來與群眾進行溝通,所謂的“深入群眾”,聲勢造得很大,所到之處,滿足于下下指示、講講話,遇到百姓的難處,裝腔作勢地噓噓寒、問問暖,實際感情上離群眾很遠,肯定達不到真誠溝通的目的,群眾也很反感這種做法。而真正一心為民的好領導,就要像焦裕祿、任長霞那樣,對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真正深入群眾,真心為群眾辦實事,這樣群眾才會講真話、講實話,領導也才能聽到真話和實話,才能與群眾心貼心、真誠地交流和溝通。
溝通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首先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溝通渠道。不同的溝通渠道在表達信息的能力上是有差異的,有些渠道傳遞的信息比較豐富,而有些渠道則比較貧乏。比如,面對面談話內容是比較豐富的,因為在一次談話中可以傳遞很多的信息,如語言、神態、表情、姿勢、動作、語氣等,并且可以迅速得到反饋信息。但如果是通過電話或文字資料進行溝通,其豐富性就不如前者。因此,在溝通時,我們應該根據信息的種類選擇不同的溝通渠道,以提高溝通的有效性。其次要善于選擇溝通的時間、地點、場合。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時間講,效果就不一樣。溝通地點的選擇也同樣重要,要根據溝通的內容選擇是在辦公室溝通還是在休閑場所溝通,是在公共場合溝通還是在私下里溝通。比如如果表揚人,最好是選擇公眾場合;如果要批評人,則最好不要太張揚,宜選擇讓對方容易接受的場合。再次要注重非語言的交流。溝通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對方的心理狀況。沒有人喜歡自己談話對象總是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因此,在溝通時要善于運用身體語言。比如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真誠的目光,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跨越語言溝通本身的一些固有障礙,有助于提高溝通的效果。
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于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溝通,愿人們在融洽、有效的溝通中和諧共處、團結共進,不斷走向成功的彼岸。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