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為何一擲千金“買”狀元
摘要: □牛日成 今年首推平行志愿。為吸引優秀生源報讀,廣東高校各出奇招,精英班、特色班遍地開花,新生獎學金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重。廣外總分“狀元獎”從10萬元加碼到了12萬元,還承諾免四年學費,單科狀
□牛日成
今年首推平行志愿。為吸引優秀生源報讀,廣東高校各出奇招,精英班、特色班遍地開花,新生獎學金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重。廣外總分“狀元獎”從10萬元加碼到了12萬元,還承諾免四年學費,單科狀元免四年學費。南方醫科大和華農開出10萬元“狀元獎”,華工總分“狀元獎”5萬元、單科“狀元獎”2萬元。暨大總分“狀元獎”4萬元、單“科狀元”獎1萬元。(
在招生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高校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優秀學生報讀,似乎無可厚非。引人關注的是,高校重獎之下是否就能招來狀元和優秀考生?事實是,廣東多所高校“狀元獎學金”連續多年懸空,狀元不是奔北大、清華等名校,就是去了獎學金更為豐厚的香港高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定律在廣東高校狀元爭奪戰中被顛覆。
即便年年懸賞、年年落空,各所高校還是樂此不疲,而且懸賞額度逐年提升,無疑反映出高校對優質生源的渴望,但也從一個側面暴露了某些高校對狀元的盲目崇拜。其實,“考而優則獎”,一擲千金,充其量只能讓人覺得高校財大氣粗,并不代表某所高校的聲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絕大多數優秀學生,看重的是學校的教學聲譽,而非沖著唾手可得的獎金。可以想象,即便有高考狀元為豐富的獎金而“屈尊”,可能也是家庭困難之下的無奈之舉。
客觀而論,高考只是一次性的書面測試,考生成績與其綜合素質并不能完全畫等號。而且,今日的狀元和高分考生最終并非都是未來英才,碌碌無為者不乏其人。中國校友會網去年發布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通過對恢復高考30多年來1100多名高考狀元的研究分析顯示:“狀元”畢業后職業發展較少出類拔萃,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相反,有千千萬萬在高考大戰中并非出類拔萃的學子,歷經磨礪而終成大器。這對高校熱衷重獎狀元和高分考生無疑是無情的嘲諷。
高校人才培養的成敗,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才的素質。高校與其寄希望于重獎攬得優質生源,不如踏踏實實地在培養學生成才的實際工作上下工夫,鍛造自身的硬實力。這才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是優秀生源的最大引力。像著名的哈佛大學,從不炒作自己招了多少高分學生,但并沒有動搖哈佛作為世界著名學府的地位。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校的錢袋子漲鼓了,也并非沒有更好的用處。高校與其不吝重獎個別狀元和特別高分的考生,不如擴大獎勵面,尤其是用于資助可能失學的寒門學子,讓更多的莘莘學子不需承受經濟負擔之重,專心于學。這會更有意義。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