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保要防止另一種傷害
摘要: □西 風 “老師掄起菜刀砍向民警,刀刃被戴防割手套的民警伸手接個正著;用力抽刀,民警手上的防割手套依然完好。”這是出現在新聞報道里、北京某學校的一個演練鏡頭。一個高大威武的民警揮舞
□西 風
“老師掄起菜刀砍向民警,刀刃被戴防割手套的民警伸手接個正著;用力抽刀,民警手上的防割手套依然完好。”這是出現在新聞報道里、北京某學校的一個演練鏡頭。
一個高大威武的民警揮舞著一根長長的應急棍,旁邊是接受培訓的校園保安,他同樣也手持一根應急棍。10多米外,排著隊走來的學生正好目睹這一場景。這是出現在報紙封面、南京長江路小學實拍的一張圖片。
幼兒班里突然闖進一個“歹徒”,持刀劫持了老師,孩子們抱頭躲在課桌下。在學校安全事故小組的迅速啟動以及警察的努力下,“歹徒”很快被擒,孩子們拍手稱快。這是一位幼兒教師在她的博客里貼出的她們學校近日防暴演練的圖文。
校園正打響安全保衛戰。中央電視臺甚至說,一場全國性的加強校園安全戰役正在各地展開。這一場和平年代的“戰爭”沒有硝煙沒有槍聲,但其緊迫性和動員面并不比真正的戰場遜色。因為,這是為祖國后代的安全而戰,為安寧的社會環境而戰。
既然稱之為戰役,必要的實戰演練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的武器裝備是不能沒有的。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另外一個問題。各種以震懾和制服罪犯為目的的演練場面,不可避免地進入幼小孩子的眼簾,而演練中傳導的暴力信息也會影響稚嫩的心理。而這,恰恰有理由讓我們平添一層新的不安。
幾起校園血案,如此密集,如此毫無人性,的確告誡我們各級政府和廣大民眾,在對待校園安全和兒童保護的環節上容不得任何疏漏,容不得任何大意。但是,這畢竟是社會矛盾激化而短期驟發的極端事件,有著復雜的背景。我們的社會狀況總體還是正常而安全的,社會大局總體是穩定的。強化校園安保、提高防范意識,是今后的一項常態化的建設內容,對校園安全的防護不能給生活在和平狀態下的孩子造成另一種心理陰影,讓他們感到四周危險很多,壞人很多,離開家長就沒有安全感。
一些年幼的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健全,不適當的安全教育和刺激會留下后遺癥。即使給年齡大一些的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也要講究“心理學”。心理學家建議,用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告知危險原因,同時給予希望,向兒童承諾,危險是暫時的,讓他們確信他們有人保護和關愛,不會被傷害。同時盡量不要在他們面前展示暴力,無論是暴力形象還是暴力信息都會對兒童產生身心不適感,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和學業成績,嚴重的甚至會引起兒童的情緒和行為障礙,影響兒童對社會和對自己的認識。
而且,過多防暴的知識經驗會導致社會信息加工的偏差,從而引發兒童對暴力“免疫”。如果產生這樣的后果,這樣的避險教育與其說是一種保護,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維護學校、幼兒園安全這項工作,要講科學、講藝術、抓實效,防止出現形式大于內容、聲勢代替機制的弊端,尤其不能把校園安保工作作為臨時性的應對措施,或者作為應付上級的姿態,簡單從事,放大負面效應。
在《安全教育——遠離危險的孩子最幸福》這本書中,有關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避險常識教育不能總是放在災難發生后和傷害發生時,應該列入日程教育。日本的相關經驗可以借鑒鑒:學校制定《安全教育年度計劃》,從中小學生身心發展出發,把班級當作安全教育基地。日本的中小學校每個月都開展不同內容的安全教育。通過說服性的教育,規矩性的教育,多次反復行為訓練這樣科學的方法,加強孩子們避難拒險的意識。
讓校園安全防護網在孩子們不知不覺中編織好,難道不也是一種保護嗎?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